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8,(2):133-138
不同于西方荒诞派戏剧,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式荒诞剧在对世界保持有限怀疑的前提下,本着对现世人生的责任,从未包含终极绝望的内核.1980年代上半期的荒诞剧富于建构热情,具有庄重性;1980年代下半期的荒诞剧呈现着离奇世相,发挥了社会讽刺的功能;而1990年代以来,对人类悖论武生存体验的叹息成为荒诞剧的常态选择.由于追问、深究态度的缺乏,中国式荒诞剧的深刻性与力量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一生,如同季节的流逝,十五六岁时正是人生的花季.一个人,不论他(她)生在何时,走过何路,最终何如,对自己的花季总有特殊的、刻骨的留恋与怀想. 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对这样一段花季时光的追忆.影片以画外音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及画面上"我"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文革"后期一类孩子的一段成长经历.之所以说是"一类",是因为当时也不乏规矩勤勉的孩子,而影片中表现的只是相对落后的小群体.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学时代 ,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 ,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 ,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 ,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 ,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以来的话剧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主流话剧开始"由圣人凡",通俗话剧致力于开发市场,新历史主义剧作钟情于戏说历史,先锋话剧则进行了突出导演个人意志的实践.它们价值取向、审美标准不同,彼此间未构成对话,安然走向了分流.在日渐强劲的消费主义潮流与大众文化的裹挟下,消闲、娱乐、搞笑产品成为1990年代以来剧坛的新宠,可供反复搬演的剧作却寥若晨星.艺术的实验虽不断在进行,思想的缺席却导致"剧本荒"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谷海慧 《人文杂志》2004,(6):101-105
本文从现代随笔的发端和内涵入手,梳理出了现代随笔具有的智性感悟、个人神情、絮语笔调和闲适风格等文体特征.当代随笔除在重知识、理趣、启悟与认知上与现代随笔一脉相承外,还表现出承担起"大我"的责任和抒情性增加两种新的艺术倾向,个人性、闲适性、幽默性皆有所弱化.这给当代随笔带来了正负双向影响.因此,当代随笔需在对现代随笔文体记忆的恢复中,完成文体发展的自我借鉴与承继.  相似文献   
16.
宠辱不惊 大巧不工──浅论杨绛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辱不惊,是人生一种境界。杨绛为文,能以不惊之心、不惊之语,叙写兴衰、荣辱、哀乐。由于创作心态平和,视角独特新颖,笔端轻灵生动,毫不矫情,艺术表现上呈现出随意、轻松、诙谐,去雕琢、远刻意,实为大巧不工。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文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文不适合仅作为纯文学文本来赏析,而更适合被置于当下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并在这种语境中尤见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