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1.
"和谐"正义     
和谐就是差异协同,既讲统一,也讲差异与斗争。当前,有些人在"打造和谐"的幌子下,片面强调一致和集中,党同伐异,压制不同意见,这是对"和谐"涵义的曲解。对此,文章再次揭示"和谐"的涵义,为"和谐"正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陈独秀的关系有过一段曲折的演变历程。他们曾是师生 ,是同志 ,后来因为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这两位历史巨人的际会和交往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风云密切相关 ,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当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派人物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掀起新文学运动以后,章士钊从文学的形式到文学的内容都对新文学运动的主张提出了激烈的批评。章士钊与新文化派在文学思想上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双方的社会变革思想不同而引起的。新文化派的社会变革思想属于激进型,主张彻底改造现实和与传统决裂;章士钊的社会变革思想属于渐进型,主张新旧调和,反对除旧布新。由于章士钊的新旧调和论具有鲜明的保守色彩,所以章士钊在批评新文学运动过程中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基本上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14.
从1922年到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讨论阶段,陈独秀对基督教时贬时褒,态度比较矛盾;在非基督教运动前期,陈独秀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和批判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教会);在收回教育权运动阶段,陈独秀积极支持收回基督教会控制下的教育权,对运动多有指导。  相似文献   
15.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被任为内阁总理。此时国内的政治力量分化为北洋(军阀)派、旧进步党、旧国民党、南方地方实力派四股主要势力,它们在制宪和对德外交等一系列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作为国会议员,章士钊超然于各派势力之上,对制宪和对德外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图调和各派的矛盾。章士钊这些调和主张实际上是1914年在《甲寅》月刊上提出的调和立国论主张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1922~1927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基督教的运动,史称"非基督教运动"。1924年底,上海非基督教同盟倡议,各地的非基督教组织应于每年的圣诞节前后一个星期(12月22~28日)发起"非基督教周"活动,以示威、演讲、散发传单和小册子等形式宣传反基督教,这一倡议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非基督教周"活动实际上成为非基督教运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平台,使得非基督教运动每年至少有一次和一周以上时间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在珠江虎门出海口水道两岸先后建成了大角炮台、沙角炮台、威远炮台、镇远炮台、靖远炮台、横档炮台、永安炮台、巩固炮台、大虎炮台、炮台连同木排铁链、水底石堆、暗桩,在虎门水道构成了一个具有三重门户的防御体系,成为清朝最大最坚固的海防要塞。但这个防御体系在1841年的大角一沙角战役和上横档战役中被英国军队摧毁,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还是这个防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两课"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路子,在培养青年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实的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发挥"两课"素质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文章试图从探索高校"两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研究如何通过加强高校的"两课"建设,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