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1.
本文通过考证指出,宋杂剧中的"末泥色"源出于西来胡乐"合生"的表演者胡人袜子,文章进而对袜子与末泥(末尼、末)之具体关系、袜子与优中之少者的关系、末泥与合生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释。以上研究表明,通过西域传入的胡人乐舞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曾在某些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于《易》"师出以律"之律,历代注家有不同的说法。而事实上古代乐官在战争中曾扮演重要角色,而"师"在上古时代,具有军事、教育、掌乐等多种职能。因此,《易》所谓"师出以律,解作乐律是最为准确的。  相似文献   
13.
傀儡戏四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黎国韬 《西域研究》2003,(4):98-103
本文主要论述四个有关傀儡戏之问题,且多与西域民族及其乐舞有关:第一,用象人这一崭新切入角度,论证傀儡戏至迟汉代已分为假人戏与假面戏两途,这将为下面论证打下基础。第二,通过舞具(?)、翳等证据,论证《文康乐》原为傀儡戏。第三,结合《文康乐》与《上云乐》之关系,推证老胡、文康亦为傀儡,从而说明胡乐对中国古代傀儡戏之影响。第四,从“康老”问题出发,讨论胡乐对中古戏剧、乐舞之影响,并进一步论证匈奴之偶人对中国傀儡戏曾发生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致语”不始于宋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语是筵宴乐舞演奏前乐人念诵的祝颂之辞,现存的多条史料可以证实,这种表演形式在盛唐、中唐、晚唐均有出现,五代十国时期更是相当流行,而且从文体形式上看,当时优人念诵的文字内容与宋代成熟的乐语文体也存在颇多相似之处.所以,前人关于致语之制"始于宋"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要寻找致语产生的外部原因,则汉唐时期胡乐的大量西来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上云乐>、敦煌遗书<太子成道经>、部分唐诗为此提供了若干证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文献史料、文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排列出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从而证明中国古代假人傀儡戏的形成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考证和分析,还可以归纳出假人傀儡戏在起源阶段到形成阶段的若干特点,并得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其一,假人傀儡戏的形成时间最迟不会晚于秦代;其二,秦汉假人傀儡戏在制作材质、表演方式、表演场合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其三,这一时期假人傀儡戏的流传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某些风俗有关;其四,巫术是促使秦汉假人傀儡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五,假人傀儡戏和假面傀儡戏这两个概念从秦汉时期便应作出严格区分;其六,假人傀儡戏研究的突破,也可以引发对中国早期戏剧发展史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参军戏原为胡部乐”这一观点的基础,对参军戏与钟馗、参军戏与祆教等的关系问题再作探讨,可以得出以下观点:其一,参军这一脚色的扮相受到钟馗形象的影响,由于钟馗染有胡俗,这就可以推断出参军戏具有胡乐的渊源;其二,凡有参军戏演出及有钟馗出现之处,每每就有祆教因素的存在,说明参军戏与胡人宗教火祆教之间有着某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黎国韬 《西藏研究》2009,114(2):39-46
宋代宫廷乐舞表演者参军色所持舞具"竹竿子"源于古代引舞之旌旗,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西藏传统艺术热巴舞中持旄牛尾而舞的表演形式之影响,这种影响大约在吐蕃时期发生,通过西域而传入中原宫廷,它可以视为汉藏艺术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8.
古代戏剧史上著名的参军戏在其流行和演出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乐书》记载唐《胡部乐》中有参军戏,因此这一戏剧应属于胡部;其二,严格意义上的参军戏最早出于石赵,流行于后齐,都是深染胡俗、信奉祆教的国家;其三,参军戏的演员多为胡人乐官或胡人乐官的后裔;其四,参军戏表演中的歌曲、舞蹈多为胡人乐舞。在以上观照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参军戏原出胡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清商乐是中古至为流行的音乐之一,其曲辞也是中古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了隋唐时期,此乐却逐渐走向衰亡。关于衰亡的原因,学界尚缺乏较全面的讨论,就此展开探析,似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隋文帝平陈获得南朝清商乐后,强令“去其哀怨”,遂使此乐丧失了最基本的艺术风格;其二,隋文帝以后几乎没有哪一位隋、唐皇帝特别喜欢清商乐,以致朝廷也不够重视,遂令它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三,清商新声当时须用吴音演唱,不易被北方听众接受,而缺少精通吴音的歌工,也令此乐后继无人;其四,特点相近的音乐艺术的竞争,特别是《西凉乐》和“法曲”的兴起与盛行,对清商乐形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西域胡乐的冲击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其五,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阻碍了清商乐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金、元是由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分别建立的政权,三朝政权中又都建置了教坊这一戏剧乐舞机构.从制度上说,这是对汉族政权的模仿.本文在叙述三朝教坊制度渊源流变轨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三朝教坊在具体设置和职能方面与汉政权教坊的异同,从而展示出三个不同民族对汉人制度及文化艺术的吸收与改造,也展示出三个民族之间在历史制度传承上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