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党校教学科研也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党校的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为促进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和领导决策服务呢?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认识.一、制约党校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校图书馆工作受  相似文献   
102.
北魏江式的《古今文字》和南梁顾野王的《玉篇》,在语言文字统一规范的过程中曾发挥超越时空的“无言之师”的作用。南北朝隋唐期间,颜氏家族对社会语言文字现象给予了密切关注,作了大量是正文字的工作,对汉字规范化作出了贡献。字样之学起始于隋,兴盛于唐,确立了楷书系统的正体地位,并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103.
"新历史小说"的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新历史小说”在成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的同时,其内涵与外延也出现了模糊不清的问题。本文通过评论界对“新历史小说”概念界定存在的误区的分析,认为“新历史小说”应具备三个特点:第一,以民间的历史观念评判历史,大胆挑战政治视角对历史理解的垄断。第二,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念书写历史,大胆挑战客观历史真实;第三,以虚构的手段还原历史,表达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叩问。  相似文献   
104.
美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但是充满新的活力的美学著作总是能使人受益匪浅。湖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黄治正先生著的《审美要论》,就是这样一部著作。一、站在制高点上把握美学问题的全局我们看过许多美学原理著作,一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对美论、美感论和审美活动作出了探讨,但是把它们同美的规律割裂开来了;而对美的规律这样一个涉及美学全局的问题,或者根本未予提及,或者不痛不痒地几笔带过。这样的论著虽然也可以给读者以某些知识,然而不能引导读者从根本上把握美学这门学科。《审美要论》显然不同。它把整个美学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05.
两岸农业合作博弈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农业合作博弈主要受台湾农业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权重的影响。建立一个两岸全面经贸合作可置信的威胁承诺,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交易费用的措施,促进台湾农业合作由注重短期利益到长期利益的转变,是两岸农业经贸政策的重要选择;而台湾选择和内地进行农业整合将是提升自身农业的长期全球竞争力和绩效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6.
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演变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角度看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有特定规律的 ,本文从三个层次依次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传统资本驱动条件下、产业梯度发展条件下以及创新驱动的条件下的演变 ,并对这种演变提出了一个综合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中国东西部的不平衡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李商隐的《锦瑟》与张枣的《镜中》,分别是我国古典诗歌与当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二者以"追忆"与"后悔"的怅惘为情绪主脉,通过富于诗意的意象营造出伤感而唯美的情境,在意象组合的跳跃与迷离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然而同一情思在不同时代的诗人笔下却又摇曳多姿,比如意象选择的"内向"凝聚与"外向"延伸,抒情路向上的单向与双向等,从而呈现出别样的风情。阅读这样两首作品,使人相信这个民族的一缕诗心未断绝,古典诗歌也必将在现代诗歌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8.
训诂是一种重要的阐释文化的工具和传承文化的载体。阐释的客体是广义上的文化,阐释的主体是具有不同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的人。主体的认识不同,阐释各异,因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流派。同代如此,异代亦然。不同的文化对训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主流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汉代的主流文化是儒家的经学,训诂因其需要而振兴、发展。在两汉四百年间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今文经学,它对训诂的影响我们已有专文论及1。至于古文经学对训诂的决定性作用,将另文论述。这里要谈的是,作为汉代主流文化的经学,在其发展中,曾经掺入并吸收了非主流文…  相似文献   
109.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党的十七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0.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是对我国古代诗学理论的重要贡献。长期以来,人们将其视作唯心主义的理论,同时,又将其限制在诗歌鉴赏者主观体会的狭窄范围内。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一方面,“以意逆志”说主要针对诗学而言;另一方面,这又涉及儒家学派总的认识论基础,尽管孟子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而在“以意逆志”说中,却不乏唯物的光彩。这两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需要我们从“以意逆志”说诗学的有机整体性上,作宏观的把握和进一步的探讨。一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重要位置是早有定论的,而在诗学方面,孟子继承了孔子诗论的理性精神。孟子《万章上》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曾作解释:“‘不以辞害志’,亦为说诗者言。一句之辞,足害一篇之意,可见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