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07篇
民族学   45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1126篇
社会学   448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31.
A qualit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four municipalities in four different conflict zones in Colombia. Intrafamilial violence and gender violence are studied through the testimonies of the people interviewed. The impact was analysed in terms of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over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by paramilitaries in relation to subjectivity, the family,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prevailing moral order. In effect, the strengthening of barriers between traditional gender identities has enabled a de-structuring of traditional masculinity through moral co-optation, the reinforcement of traditional feminine identity and the objectification of the sexuality of young wome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y are manipulated sexually and emotionally. In general, strong legitimation of the model of the armed fighter as a paradigm of masculinity is found in children. In addition, the de-structuring of the family and its manipulation as a means of influence over civil society is one of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a regime of terror that fractures social networks. It does this through the erosion of confidence and the legitimation and mystification of the power of an actor whose mediation in inter-family and micro-social conflicts has been legitimated, instrumentalizing and scaling up traditional violenc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ower vacuum and moral weaknesses in loc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32.
现代社会广泛兴起的介乎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具有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特性,在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组织的预防、整合、沟通、协调和济贫救困功能,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3.
物权冲突与物权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物权冲突的详尽分析,说明和阐述了物权冲突对经济秩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力求寻找解决和避免物权冲突的途径,以此确定我国物权法所应选择采取的基本原则,即一物一权主义,物权法定主义和优先权原则  相似文献   
134.
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冲突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社会学理论也曾试图对冲突理论进行历史性考察,但其理论根源通常是止于马克思,尽管存在对柏拉图等人的研究,但对他们的冲突理论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他们的冲突理论依然没能独立出来,而且对他们之间的历史联系也未曾给予必要的关注。这里,我们从政治学的角度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冲突理论的发展阶段,其代表性的冲突理论包括托马斯.阿奎那冲突模式理论;马基亚维利的冲突模式理论;圭恰迪尼的冲突模式理论;霍布斯冲突模式理论;卢梭的民主冲突观;博林布鲁克冲突模式理论;自由主义多元论;马克思主义两极冲突模式理论;和谐主义冲突模式。  相似文献   
135.
《牡丹亭》情与理的冲突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显祖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其人生经历了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思想矛盾。他在推崇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幻想构建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伦理典范,这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表现为人物于情、理之中的变化。通过分析《牡丹亭》人物由“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变为融合为一的原因。以求探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6.
本文认为21世纪人类文化的大格局,仍将是多元并茂、互补共进,人类文化、东西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彼此逐渐走向趋近和融合,在趋近与融合中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互补互动、创新发展。汤因比的“世界统一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既不符合文化发展自身的逻辑,也是不现实的。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趋近与融合的大背景中,必然实现进一步的融合与创新,对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分析小说《喜福会》中四对母女因文化背景和家庭家族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心理隔膜及感情冲突,探讨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以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在母女情深中的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138.
刘彦彦 《南都学坛》2007,27(4):81-84
瞿佑的《剪灯新话》以元末明初的社会大动荡为背景,比较真实、细腻地表现了士人在乱世的经历、遭遇和情感,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既有大量与理学相悖的情爱描写,又努力迎合理学的价值标准,反映出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9.
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渠道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商业信息,从而使营销渠道成员的权力出现了新的配置。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控制力在不断扩大,传统中间商的角色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网络中间商。复杂的渠道关系会导致新的渠道冲突和控制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以低成本、高效率为宗旨的多渠道管理创新机制,来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多渠道优势。  相似文献   
140.
大学新生由于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思想困惑。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认为通过加强教育和日常管理,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逐渐消除其心理冲突、实现角色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