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孔庆东 《中外书摘》2014,(10):73-74
前天和昨天早上,接连占得“谦”卦。恰好前天和昨天分别会见的陈旭光、王文阁两位教授,都是谦逊之人。一个搞文学,一个搞物理;一个南方,一个北方;一个是我北大同事,一个是我中学旧雨,二人居然长得有点像,都是那种看上去谦谦君子、和蔼可亲的形象。  相似文献   
22.
经是好的,只是被歪嘴和尚给念坏了。我们常常怀着这样的信念去理解马列文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辛苦遭逢。于是我们常常指责论敌离经叛道或者是胶柱鼓瑟,于是常常要正本清源、辨明嫡庶,仿佛非如此就不能够保证它的纯洁性和延续力。殊不知再好的经,从来都是要误读的,谁也无法逃避“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命运。误读无罪,研究者的任务不在于拨乱反正,而是应该将计就计,把误读当作一种既存的现象,那现象背后之物才是我们的标的。即以马列文论中现实主义文艺问题这一支脉来讲,考察它的误读史,必将会给现实主义理论带来许多始料未及的成果…  相似文献   
23.
吾生也晚,北大校史上那些最为激动人心之煌煌岁月,我大都没赶上。待我投胎华夏,习文练武,辗转来到禾名湖畔,北大已历八十五载春秋。我等八十年代新一辈,在科学的春天里加盟北大  相似文献   
24.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唐代小说迎来了新一波的研究关注,在确立唐传奇小说地位之前对前人的研究--鲁迅、陈寅恪,是不可或缺的.鲁迅以历时性的文献整理方式形成对中国小说的价值研究体系,陈寅恪则擅长以共时性的角度在新旧资料中发现唐传奇小说问题,两者的治学风格及文化背景虽不尽相同.但在唐传奇研究上皆无疑给了一务思路让后辈学人开展,同时也给予了后辈仰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5.
博埃默(Elleke Boehmer)的《殖民与后殖民文学》已由盛宁翻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尽管这部书讨论的主要是以英语写作的“关于帝国的文字和反对帝国的文字”,但仅凭这一点已足可使它拥有全球性的意义,因为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统治与被统治就成为人类生活的两种最基本样态。特别是在后现代、后殖民、后文字、后后后的今天,寻找一个不战而逃的自由后门,诱发着所有没出息的国家、没志气的民族、没节操的知识分子的渴望。博埃默以其宏赡的文本分析和颇富穿透力的梳理焊接,似乎隐隐启示出这样一幅图景:驾模…  相似文献   
26.
栾平的悲剧     
看过小说《林海雪原》或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人,都知道“小炉匠”栾平是被英雄杨子荣一把提出威虎厅枪决的。栾平是个丑角,解放军笑他,“国军”笑他,观众也哈哈大笑他。但栾平自己却长眠在威虎山麓,永睁着一双悲愤的眼。  相似文献   
27.
解析批斗会     
孔庆东 《学术界》2003,(2):168-171
批斗会一词 ,中国人已经耳熟能详 ,似乎无须多置闲喙了。然而批斗会何以具有那么大的魅力或者说魔力 ,何以能够流行于那般广大的时空 ,何以能够席卷亿万智商并不低下的人群 ,何以能够真的使一些被批者洗心革面 ,而使另一些被批者生不如死 ,何以真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乾坤、翻天覆地……这些恐怕是事过境迁之后 ,值得费心琢磨一番的。日前朋友传给我一组照片。其中有四川农民斗地主、开滦工人斗把头、交通部斗章伯钧、黑龙江斗李范五等。我出生于 2 0世纪 6 0年代 ,父亲被批斗过 ,自己也参加过许多批斗会 ,但那时毕竟年纪小 ,脑子里留下的…  相似文献   
28.
清醒的金钱观 其实,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以我们大多数人的学识,很难下结论,他永远都是在变化着的。对于鲁迅的认识,我们以前只是看了鲁迅勇猛的、刚毅的一面。而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则被人们所忽视,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首先面对的就是生存,我们从鲁迅的只言片语中直接或间接地说到金钱的问题。那么鲁迅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对于金钱这个问题,鲁迅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似文献   
29.
孔庆东 《可乐》2010,(7):25-25
高考那天早上,母亲把一个奶油面包和两根哈尔滨红肠送到我房间。我说:“干啥呀?不用。又不是去野游,吃个馒头蒜茄子就行了。”她说:“你不是喜欢吃红肠么?我特意买的。吃吧,今天家里啥也不用你干。同事说你今天考大学,需要集中精力。”我狼吞虎咽之后,下楼挤上电车,眨眼来到哈尔滨17中考场。  相似文献   
30.
我近年在祖国各地发现了不少值得一提的口号.比如关于计划生育的,在西北我看到了"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这说明那里的主要障碍在男方.在山东,我看到了"一人结扎,全家光荣",我仿佛回到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战争时代,不知道结扎这事有何荣可光?难道说也放鞭炮、骑大马、戴红花,逢人便趾高气昂地宣布:"俺结扎啦!生不了啦,快来俺家喝酒吧!"在河南,更有邪门的,叫做"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这说明那里的计生工作很艰难,经常要采取严厉手段,但用"扒房牵牛"来强迫人家流产,却是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