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强化学习支持服务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文重点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构建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前提条件与对策,从而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相似文献   
22.
为解决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置问题,国家集中建立了众多安置社区,其中Q安置社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内,是5·12地震后都江堰市乃至四川省最大的城市灾后居民安置社区,安置居民近一万两千人,Q安置社区主要特点有:人口来源复杂、老年人口比例大、失业者多、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户多、疾病及伤残人员较多,贫困问题成为安置点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3.
灾后重建不仅是硬件设施的重建,也是社会关系的重建.对于前者.我们历来都非常重视:而在社会关系的恢复与重建上,则重视不够.通常是利用社会关系所具有的自我恢复和修复功能,由其在时间的推移中自然恢复和修复.确实,社会关系具有自我恢复和修复的功能,但在受损害的情况下,社会关系的恢复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来说,社会关系又是最基本的要素,往往是在硬件设施恢复和重建之后,社会关系还没有完全恢复和修复,从而影响硬件设施恢复和重建的过程,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降低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出版了《共同体与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共同体(Gemeinschaft)"的概念,即我们现在所用的社区慨念.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扶、守望相助的共同.之后,这一概念由德国传至美国,音译为"Community".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将之译为"社区".1986年,社区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的文件中.1991年,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思想. 社区建设思想提出后的二十多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攻坚的二十多年.急剧的社会转型使基于计划经济的传统的单位制逐步解体,功能弱化.与此同时,社会流动的加剧使大量社会个体由单位向社区沉淀,社区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出现了沈阳模式、上海模式、青岛模式、江汉模式等众多的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其中,社区建设的目标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张昱 《管理科学文摘》2012,(16):233-233
提高对病案复印重要性认识,加强归档病案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加强病案复印管理,是保护病人隐私,维护医患和谐,保证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
安置社区建设——汶川震后重建的社会工作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灾难不仅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凸显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地震灾难对人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对人自身各种关系的影响,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对社会关系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的社会关系,重构和重建人的社会关系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安置社区和安置社区建设范畴能够满足这种灾后社会关系重构和重建的要求,以安置社区为区域,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重构和重建人的社会关系,对于形成受灾群众的互助体系,加速受灾群众的自我恢复,提高受灾群众参与灾区重建的积极性,形成受灾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什么是社会工作,这是一个看似非常基础而又单一的问题,但深入思考,我们却会发现,这是白社会工作形成以来—直在讨论的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复杂的问题。。大体上可以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归结为本质论和建构论两种。本质论力求直接回答“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建构论则没有直接回答它,更多地认为社会工作是众多要素相互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论虚拟条件下主体的生存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 ,人们以虚拟方式在其中展开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可以称为虚拟社会。虚拟社会的生成 ,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使社会分化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 ,社会主体生存也随之分化为现实生存和虚拟生存。以虚拟性、模糊性、全球性、裂变性为特点的虚拟生存是与现实生存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体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种存在方式带来了人类生存中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理想化生存与世俗化生存、全球生存与民族生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29.
张昱 《理论界》2008,(2):97-98
自首是我国刑罚裁量制度中一项重要的从宽处罚情节,它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降低司法活动成本、及时发现和打击犯罪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若干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且因立法以及司法解释的矛盾,给司法活动带来了具体适用上的困难和在认定自首时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30.
民政工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民政因素的萌芽,到宋朝时出现“民政”范畴,再到1906年在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的民政机构,民政工作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而来。在战争时期,我党就十分重视民政工作,在解放区都曾设立过民政机构。新中国成立后,民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尽管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