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转型期的流变:90年代中国电影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鲜明地体现出历史转型期的特征。进入90年代,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在异彩纷呈的创作态势中,凸现出国际化、古典主义、后现代、高科技四个趋向。可以说这四个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纪末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主流方向,喻示着在继承和借鉴、在恪守与趋同中,中国电影在新世纪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22.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鲜明地体现出历史转型期的特征。进入90年代,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在异彩纷呈的创作态势中,凸现出国际化、古典主义、后现代、高科技四个趋向。可以说这四个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纪末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主流方向,喻示着在继承和借鉴、在恪守与趋同中,中国电影在新世纪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23.
新时期的城市电影创作是围绕着一个二元对立的模式建构的 :从两种政治势力、新旧观念、体制到转型期两种文明冲突盖是如此。在第五代“新潮电影”的冲击下 ,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开始裂变和破碎。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新都市电影”中 ,在对现实生活与人生百态的摹写中 ,中国城市电影开始展示出多元的现实“状态” ,这是其在整体上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4.
校园教学综合体人员密度高,单位面积建筑能耗高,节能潜力大。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基础教学楼项目节能设计为基础,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从建筑平面和造型、室内布局及建筑细部等方面,利用Phoenics、Ecotect、eQUEST等模拟软件,展开校园综合体空间设计与建筑节能的耦合设计方法图解分析,提出结合微气候因素的综合体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策略,为今后寒冷地区的高校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5.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受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狭义理解、学校教育中社会本位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定位,偏重社会价值,而轻视了教育中"人"的价值和意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因而呈现出教育内容抽象化、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效果分离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站在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的高度,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融合视角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教育应以促进人的生态转向、培养生态人格为目的,并以此为指引革新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各种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法得当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感和主要内容,阐述了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指出了继续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羌笛颂》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描述了有关民族解放的族群记忆。以金坦密、沙格甲为代表的羌族民众与以董永珍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构成了被拯救者一拯救者、拯救者一被拯救者的互补关系。而21世纪初拍摄的《尔玛的婚礼》却把民族解放经典叙事消融在族群个体生命体验之中,讲述了当下一位羌族女孩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全球化经济大潮对羌族文化的冲击和羌族人民对族群文化环境的忧虑与困惑。两部电影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的叙事嬗变中,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族群记忆和个体体验的不同向度上,同质异构或异质同构地展示出古老的羌民族历史、文化、生存环境、民族习俗和族群情感。  相似文献   
28.
所谓审美理想 ,就是一种能充分肯定和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生活观念和人的观念的形象形式。其精神实质 ,亦可说是一种指向人的本质力量全面展开的未来生活的创造性理想。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 ,审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与一种特殊的精神方式的审美理想的中介作用对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发生流向的本质规定。由此观照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的发生与发展 ,考察其整体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 ,引导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并把握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呈现。  相似文献   
29.
纪录片<迁徙的鸟>讲述了鸟儿飞行的梦想,电影<微观世界>展现了虫子们幸福的生活,故事片<喜马拉雅>赞美了人类与自然的血脉相连.法国电影人雅克·贝汉奉献给我们的"天·地·人"三部曲构成三个不同的音阶的合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回响着一曲自然和人类天籁般的谐和交响,同时也带给我们幽深的影像生态学思考.生态主义在对以往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修正中,"它最终是要创造全新的永恒整体和美--重新建立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这种关系亦从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0.
数字时代的中国镜像数字化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电影 ,将电影带入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它从媒介层面、放映层面、制作层面、创作层面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电影人在心理上和技术上做了相当的准备 ,开始了高科技的漫漫征程。中国电影正在这场挑战中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