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最为鲜明地表达了卢卡奇的自然观。而学界就此认为卢卡奇“只见社会,不见自然”的观点蕴含着“以苏解马”的思维范式。只有回归《历史与阶级意识》论述自然概念的实际语境,才能破除这一“幻象”。青年卢卡奇视域中的自然概念具有三重意蕴,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立,也为工人解放指出了实践的路径。卢卡奇的自然观建立在其自然概念的地基上,对其自然观的探讨要深入到存在论根基。通过回应“自然还是社会”的哲学总问题与“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的具体问题,从总体性、过程性与目的性三个维度把握其自然观中辩证法主体思想的核心要义,目的在于正确理解卢卡奇对恩格斯的批判,并科学地得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存在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43.
乔泓凯 《理论界》2023,(5):51-57
作为青年卢卡奇的基本命题之一,心灵—形式的二元生活哲学与浪漫派的诗化哲学之间具有密切的理论联系,该问题在《悲剧的形而上学》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卢卡奇对悲剧进行了浪漫化、神秘化的处理,通过悲剧的“伟大瞬间”及“内在上帝”的纯粹自性体验,重提现代主体的悖谬性生存困境。悲剧体裁被赋予了浪漫化的伦理指涉,这使得散文时期的卢卡奇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谢林、施莱尔马赫等浪漫主义者的忠实后裔。  相似文献   
244.
青年卢卡奇沿着“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的路径揭露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性物化现象,时间的空间化则是物化意识生成及批判的关键。现代社会全面商品化、抽象化,时间的空间化则以合理化的劳动时间形式,从客体侵入主体、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总体,催生物化意识的生成。时间的空间化指向一种无限进展的非质变状态,并否定“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因而揭示出物化意识非批判性、非生命意义的实质。这种对时间的理解深化了卢卡奇基于物化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思想,阐扬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时间向度,且与西方现代某些重要思潮相呼应。  相似文献   
245.
从早期的《现代戏剧发展史》,中期的《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到晚期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著作,构成了卢卡奇一生的探索之路。这一探索之路以“物化”概念(群)为核心线索,通过对资本主义主导的所谓现代性的反思与揭示,铺陈了卢卡奇物化逻辑的萌芽、确立、演变的历程。在此嬗变过程中,卢卡奇不仅历经了个人思想发展史上的从走向马克思、作为马克思学徒期的“徘徊”、“直面”马克思,到实施其所认为的“马克思式救赎”,而且也因此为其身后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贡献了一个迄今依然十分具有活力和争议性的范畴——“物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由异化、外化、客体化和物象化等组成的概念群。  相似文献   
246.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山鼻祖,卢卡奇是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在中国直面现代化转型的时刻,卢卡奇的思想深刻参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学术形态的重塑过程,并持续发挥着巨大的学术效力。纵观国内卢卡奇研究近九十年的历程,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充分揭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真谛的时代宏思。在国内卢卡奇研究走向新阶段的当下,《卢卡奇与马克思》依然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247.
248.
深入考察卢卡奇与布达佩斯学派的关系,不仅对理解卢卡奇的整体思想,而且对理解布达佩斯学派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甚至对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老师和朋友,卢卡奇对布达佩斯学派成员的影响是决定性、持久性的,这尤其表现在布达佩斯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的思想遗产。与卢卡奇孜孜以求现代人身上合乎人性的“好的东西”一样,布达佩斯学派坚守哲学“再现”“类生活”的信念,从人道主义总问题出发,具体地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人的生活。不过卢卡奇没有放弃构建一种宏大叙事的历史哲学,而布达佩斯学派则始终对宏大叙事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并试图调解哲学与(后现代)碎片化世界的关系。如果说卢卡奇论证了自由的、理性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拯救,那么布达佩斯学派则主张处在现代性中的偶然的居民可以通过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实现存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249.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目前已然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要充分理解这一思想的发展,不能忽视国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演进,因此需要对其内部的思想继承和超越关系进行考察。在对卢卡奇政治伦理思想的反思中,布达佩斯学派首先继承了其对第一伦理与第二伦理困境问题的探究,并提出了个体和社会—政治世界双重建构的构想;其次在阐释其阶级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从需要维度对其进行了完善;再次在揭示其试图通过“文化救赎”将生活从异化中解放出来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代文化危机的“文化解放”的路径和思路;最后通过剖析其伦理民主观的内涵、特征及演变,试图建构社会主义化的伦理民主。尽管布达佩斯学派在反思和批判中修正了卢卡奇政治伦理思想中的许多不足和局限性,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超越,但他们仍然未能克服卢卡奇式的主观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