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8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734篇
劳动科学   58篇
民族学   158篇
人才学   291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601篇
理论方法论   1406篇
综合类   5147篇
社会学   957篇
统计学   1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1201篇
  2011年   855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重塑国家公园集体土地权利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完善的国家公园土地权利结构体系是实现国家公园内自然生态系统严格保护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支撑。不同国家公园试点区内存在不同比例的集体土地,原有由集体土地征收、集体土地租赁和保护地役权构成的国家公园集体土地权利结构体系,存在对国家公园内容集体土地多元管制需求的供给不足。塑造满足供需均衡要求的国家公园集体土地权利结构体系,需要充分运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民法典编纂两大历史机遇所创造的制度空间,并借鉴国家公园土地权利结构体系的域外经验,通过完善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强化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保障以及确立保护地役权制度的多元路径,最终在国家公园立法中确立由集体土地征收、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以及保护地役权规范,构成的国家公园集体土地权利结构特别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32.
张渊 《中国民族博览》2020,(2):163-164,167
今敏作为日本平成时代享誉国际的动画大师,其作品对于社会及人性思辨程度之深,使动画的文学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一窥日本民族文化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本文通过自然、宗教、民族性格三个方面,对今敏动画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进行简要解读,并探索时代浪潮下日本民族文化及思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33.
《日本学刊》2020,(2):F0004-F0004
为促进中国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加强学界相互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杂志社自2013年已连续召开七届“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2020年8月将召开第八届。本届论坛将采取征文形式,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投稿。论坛征文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4.
"奇"是清代实学代表人物王源评点《左传》的关键词,在内容、形式评点中皆有体现。借助《左传》具体文本的评点,通过同类相联、正反对举的反复申述,王源将"奇"之内涵赋予"变""活""正"等多重意义,将传统的奇文观念"美文化",以奇诡、辞达、自然为奇文,使"奇"具备了多重文学批评的功能。身处易代,酷爱兵法,好奇人奇事奇文,一生坎壈,皆为王源尚奇批评生成之根源。对明清八股时文取士的不屑,对清初文坛亦步亦趋效法唐宋八大家的不满,使其《左传》奇文评点具备了不同时俗的意义,浸润了明确的针砭时弊与经世致用的色彩。王源《左传》评点之重"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性特征。对此进行考察,可望为揭橥评点的阐释范式、话语体系等提供可行性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35.
以明治维新为契机,长期以来被排除在统治圈之外的天皇又一次登上了日本的最高政治舞台,并在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皇的再次登场,和当时的政治权力分配、尊王攘夷的思想观念以及天皇作为“传统”的文化要素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高慧 《北京纪事》2015,(2):82-83
很多人第一次吃荞麦做的食品都是“舶来品”--要么是日式荞麦面,要么是韩式凉面。甚至很多人认为荞麦食品是属于日本的“专利”。其实,在中国食用荞麦已有600?700年的历史,古代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荞面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面的赞美。荞麦在中国,尤其是在北方,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荞麦面适口性好,做法有很多种,如炸酱面、热汤面、炒面、刀削面、剔尖、拨鱼儿,还可以包馅、蒸馒头、烙饼等。荞麦面看起来色泽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面条,佐以麻酱或羊肉汤,别具一番风味。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荞麦的营养价值,各种荞麦食品也逐渐走进越来越多的人家。荞麦也摆脱了由面食主导的形象,荞麦米也开始被人们接受。  相似文献   
37.
王珍 《北京纪事》2015,(12):31-35
“不好啦!日本兵进攻宛平城了!”“日本鬼子往北沿着京包线打过来了!”
  1937年7月7日天亮以后,昌平县南口镇的街头、胡同口上老百姓惊慌地议论着,不知所措。我说呢,7月7日凌晨我家睡得正香,就听见南口镇南边响起了隆隆的枪炮声,震得我家窗户纸哗哗作响。早晨醒来,才知道日本兵在卢沟桥发动了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38.
协和语的产生、发展和终结皆与战争密切相关,是日本侵华的一种见证。协和语最初是日本士兵使用的混合语,因此亦被称为"大兵中国语",并且具备日语和汉语淆杂的基本特征。换言之,协和语是一种伴随殖民入侵和占领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日本侵华的特定历史时期甚至成为日本人和中国人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例证,以侵华日军为个案,剖析他们使用的"大兵中国语"即协和语的特点和规律。此外,通过对特殊时期特殊语言现象的挖掘,亦从语言的侧面还原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39.
既有研究对报人张季鸾1926年以前15年或者更早些的前传,基本不涉及;即便偶有谈到,也大多语焉不详。以《雅言》杂志时期他有关欧战与东亚特别是中日关系问题的言论纪事为例,对其略作勾勒和介绍可以发现,这段生涯对这位后来的名报人之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尤其是锻炼了他研判国际政治、外交事务和时局演变的能力。张季鸾后来力持稳健的言论主张,在此时期也有所呈现,并影响了他日后的社会交往和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40.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因其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认为日本战败是"有条件投降"。尽管《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代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无疑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虽然战后美国放宽了对日本的处置条件,最终导致惩治日本的不彻底,但不彻底不等于不惩处,不承认也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事实不容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