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批评家论坛 1949: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论纲当代文艺中的“阶级情”与“骨肉情”  相似文献   
32.
杨泽文 《社区》2009,(8):56-56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应该说韩少功是最具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个性化写作一直备受读者关注。其先后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暗示》,因有意追求文体的模糊性与陌生化,从而遭至许多质疑和非议,毕竟韩少功已经大胆挑战了“小说独特的文体潜规则”。  相似文献   
33.
张吕 《船山学刊》2006,(2):44-47
民俗在文学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作家首先是对民俗进行地域性的、个性化的书写,同时也看到民俗在时代历史中的变迁,民俗的变化可透视历史的风云变换。但更重要的是作家深刻意识到民俗自身独特的生长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因而,作家利用民俗事像的符号指称功能,赋予它丰富复杂的文化意味,以此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4.
当代小说文体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现代、当代小说文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小说文体的变化,已成为当代作家寻求艺术创新和探索的突破口。近20年的小说文体探索使当代中国作家的生活积累、现实感悟、生命情感体验在变化、发展而丰富的文体形式中获得了更趋完美的表现。中国作家意识到了小说文体创造的本质力量,也标示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一种方式的特性,从而使小说写作达到了更为理想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35.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用作品回答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大讨论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乃至现代化后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现当代文学的缩影,对本土文化的转型,对民族新文化的建构,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他们对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6.
学者推介     
韩鲁华Han Lu-hua韩鲁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第八、九、十、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初评评委、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评论家协会理事、省社科联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37.
敬告读者     
您想知道一个当代作家的奋斗历程、坎坷泪史、忏悔之夜,以及他的光明早晨么?请购长江文艺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李德复文集》三卷本:第一卷:《血吻》(包括短、中、长篇小说系列)第二卷:《九死而不悔》(包括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以及电影、电视作品)第三卷:《享受痛苦》(包括滴扶人生信箱和滴扶诗信箱1991-1997年的全部回信)三卷共约200万字,定价100元(免去邮购的邮资)。如您需要购买,请将款寄至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456号二楼(邮编:430070)《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收。  相似文献   
38.
新时期以来,绍兴当代作家的创作因蕴涵着越地丰厚的文化资源,呈现出了更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他们以精品佳作彰显越文化的深刻意蕴,借助纯文学刊物<野草>为越文化的传播流衍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地域文化的越文化为绍兴当代作家提供了丰沛的创作题材的同时,也在思维方式和情怀气度上影响着他们.绍兴当代作家对越文化的传承应该有一个更正确的体悟,应该从区域迈向整体,并且在整体文化背景中呈示自己的故土情怀,应该把创作的层面延伸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真正成为绍兴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9.
从语言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彬翁乃德国波恩大学汉学教授,一位远在异国却钟爱汉语文学的"老外"。他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言论,近年来被媒体热炒得妇孺皆知,于是,一个原本书斋里的独处者成为公共人物。最近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名家讲堂"上,顾彬教授侃侃而谈,再次对中国当代文学发表了独到看法。演讲的主旨是作家语言问题,他直言,较之于现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的语言(包括母语和外文)均有所欠缺。此言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却代表了从外部看中国文学的一种严肃见解。多年来,顾彬教授翻译了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做工作令国人钦佩,他的结论当是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得出的。至于为何当代作家语言水准会下降,顾彬教授的分析也耐人寻味。这里我们同时邀请了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对顾彬演讲写一篇短文,倘若顾说是一种外来见解的话,那么,王说则代表了一种本土反思和回应。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说得够多了,爱听好话不爱逆言的脾性往往使我们对自己问题视而不见。所以说,倾听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说点不同看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0.
东北的三家文学批评期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文艺评论》立足本土,视野开放,有力地提升了东北文学的境界,积极地介入并推动了全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当代作家评论》敏锐地把握文学现场的动态进程,《文艺争鸣》以其胆识与锐气激浊扬清,《文艺评论》朴素地扶植批评新锐。它们在相互呼应中构筑起“东北阵线”,成为文艺批评生生不息的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