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1篇
  免费   686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852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262篇
人才学   191篇
人口学   164篇
丛书文集   3108篇
理论方法论   569篇
综合类   8438篇
社会学   1100篇
统计学   688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564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521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1012篇
  2013年   856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082篇
  2010年   1022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汉语广告双关语的空间建构反映了物理空间、认知机制和语言空间三者间的互动。意象图式表明人将对外界的感知内化为自身的认知范畴,"前景—背景"图式解释了空间概念中的静态概念,"始源—路径—目标"图式表示物理传播和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概念。广告双关语的音位空间和语义空间相互拓扑,协作表征整体概念。人称代词的使用体现了人和语言之间的互动性,不同的人称代词所产生的语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2.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由于移民和旅游政策为西南少数民族社区的村寨生活空间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人类学研究以人的移动为中心,探讨了移民迁徙、移民适应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课题,而往往忽略了同样作为被移动、被改造对象的自然空间、人文空间或设施等景观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迁。为此,文章试图以位于广西北部的一个侗族社区为例,探讨当下的移民与旅游政策如何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地方性知识,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政策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现象。考察发现,当地居民对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自己身边展开的地方历史并不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社会运动所建构的,而是更为主观的、个体的关于国家和民间社会的看法。对侗族而言,即是被表述为政策变化背景下的关于村落空间变革的"风水想象"。为此,通过考察围绕村寨空间展开的风水传说与实践,理解当下的政策性变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社区内部生活空间和知识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4.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利用1995~2016年出口数据描述了中国产品空间变化和产业升级演化过程,勾画了中国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方向。研究发现:(1)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逐渐从产品空间的外围向中心扩张;(2)新兴产品的出现符合产品空间理论中的临近原则,距离已有优势产品越近,边际产品转化为新兴产品的概率越高;(3)通过把出口产品空间对应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空间的演变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和中国经济增长;(4)伴随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从发展前景看,中国近期重点发展的产业是机械和汽车等产业,长期有待发展的产业是飞机制造等。  相似文献   
35.
3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技术层面上推动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更从社会结构层面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开启了打破各类边界、变革空间特性的社会运动,并在社会去中心化过程中消解等级化的线性结构,从而走上社会结构网络化之路,这是中心-边缘结构消解之后呈现出来的一场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等级化社会结构遭到消解,政府的中心地位失去合法性基础和合理性资源,而必须以合作行动者的角色在社会网络结构中开展合作治理行动。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原创性、奠基性和革命性贡献。"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建构是在"空间转向"语境下争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需要。"马克思空间哲学"包括社会空间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历史"的辩证唯物论和"社会—历史"空间的本质规律论。"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实践唯物主义空间本质论、空间的社会逻辑、空间生产理论、世界交往的空间叙事、资本空间化及其批判、社会空间的断裂及其解放、社会空间正义思想等。"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研究有助于回应西方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挑战、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空间"思维方式和建构马克思空间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8.
39.
40.
《春江花月夜》这首婉约、圆润的古代诗歌,有着一套并不简单的内在文本结构。这种"结构"大致可以总结如下:以大自然,也就是"道"为依托的哲学时空文本结构;以男女悲欢离合为代表的人类情感时空文本结构;宇宙哲学与尘世间的伦理相互交叉、重合,最终合一的时空文本结构。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即从哲学到人生再携带着人生返回哲学,就决定了这首诗歌不但有"情味",也有哲学味,更多的时候这两种"味"还是融合、互化为一体的。这一结构特点其实也并非是该诗所独有,古代的不少诗歌也是沿着这样一个路数写下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