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2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623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炜  周园 《湖南社会科学》2009,(2):58-61,69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刑事立法的重要观念,不管在我国近代刑事法律中,还是在西方的古代和现代法律中,都有肯定亲属之间相互容隐的规定."亲亲相隐"制度这一符合人性基础,符合大多数公众的道德价值观若能为我国目前刑法的量刑理论所接受,刑法对人的关怀就将又上一个台阶,因此,应当肯定亲隐制度作为量刑情节适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再行探讨容隐权的设立、亲属的范围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2.
徐宝锋 《阴山学刊》2010,(4):96-101
儒家将天道宇宙领悟为一个流转变易的过程,非常看重如何以秉之于天的道德能力去回应变幻莫测的天命,以"居易俟命"的强烈入世精神对天道加以领悟。儒家表面上强调对于天的效仿和对应,实际上并不准备对天道的形体和质量讲究个究竟,只是把其作为了一种价值的最高本原以及圣人模仿承受的对象给予其比较模糊的表述。这实际上形成了儒家对价值本体追问的悬置,引发出了中国诗学中一个有关世界本质的超越性和语言传达的可能限度问题,并对中国诗学"无言"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孔子明确主张"亲亲互隐",但它本身即包含有"亲亲互谏"之义."亲亲互隐"有一定范围,在公共事务领域,孔子又主张"不隐于亲"."亲亲互隐"不是不要公义是非.孔子只是不鼓励因私人领域中的问题,亲人间相互告发,而主张以宗教伦理精神,通过感化来协调家庭、社会关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非常重视家庭伦常,尤其强调孝敬父母.在柏拉图所构建的新神观念体系中,敬畏神灵即要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神为人类制定的最为普遍的律法.在此整体思想框架中,苏格拉底非难游叙弗伦"子告父罪"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都重视家庭伦常和孝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认同"亲亲互隐"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这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的概念辨析入手,通过对两种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具体作用的分析,主要论述了在理论研究上可以区分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不同,但具体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则鼓励学习者与教学者模糊二者的界限与不同,真正做到两种学习模式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5.
对内隐学习理论进行介绍,并阐述了内隐学习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如何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中外闻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既有“救时”、“许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宏愿,又有通过谋求出仕“得禄”以“养亲”的现实考虑,还有着知难而退的隐逸情怀.在仕与隐问题上,他坚持以“道”进退,主张“修身以俟命,守道以任时”、“藏器于身”、“进退之当于义,出处之适其时”、“待时而动”.这种矛盾重重的仕隐心态使其诗文创作带有独特的理性.  相似文献   
47.
从禅宗对于中国诗歌、尤其是对于王孟诗派的影响着手讨论王孟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以禅入诗,诗中有禅,以禅喻诗,禅思与隐逸思想的契合,使王孟诗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人格、隐逸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而成为有唐一代审美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48.
阎振民  张红 《理论界》2004,23(6):337-338
2002年<纵横>杂志发表"我在伪满时期的学生生活"回忆文章.文章在涉及"勤劳奉仕"这个伪满洲国所特有的历史概念时出现两个错误其一,"勤劳奉仕"始于1944年;其二,"勤劳奉仕"是当时社会开展的"自救运动".事实上,早在1939年,伪满"协和会"就开始推行"勤劳奉仕".1942年日伪当局已经用"法律"形式加以制度化.从本质上说,"勤劳奉仕"是日本殖民统治者强制东北民众为其充当劳工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49.
从现象学意义和行为意义上看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相关,直觉社会行为与直觉社会认知取决于概念联结的自动激活,基底神经节是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的共同神经基础,基底神经节在行为及认知的无意识推断序列过程方面以及在非言语交际的产生及理解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于社会直觉的认知神经科学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将会是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50.
庄子"终身不仕",是先秦诸子中"独往独来"的"独有之人".他既不教授弟子,也不游说诸侯,只是偶尔做做白日梦而已.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他担心,"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就实质而言,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庄子要做逍遥游,"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为此,必须明白齐物的道理,齐是非,同生死,"道通为一".从独断论到相对论,其间相距甚远;而从相对论到逍遥游,只有一步之遥.但愿以此化解"人相食"的悲剧,而不仅仅是庄子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