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4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管理学   1079篇
劳动科学   84篇
民族学   192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51篇
丛书文集   5037篇
理论方法论   1116篇
综合类   8533篇
社会学   789篇
统计学   104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1197篇
  2013年   988篇
  2012年   1213篇
  2011年   1259篇
  2010年   1178篇
  2009年   1111篇
  2008年   1272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913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处在新旧文化交替与断裂时期的曾文清、汪文宣由于各自身份角色的相似与相异 ,造成他们类似的社会生存境遇和不同的文化生存境遇 ,从而展现了两类文化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3.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布什胜出,这对美国、对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布什连任,共和党在参、众两院同时获得优势,由此发出的信号是:未来四年,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经济财政领域。还是意识形态领域。布什将按照自己的理念,信心十足地大步前进。保守主义倾向在美国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4.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每一次管理理论的突破,几乎都是基于一种新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是基于人们的需要的不同的特征,即把人看成是需要人,其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也都是围绕着怎样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其管理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媒介的被动的、间接的管理。那么,在管理过程中,人是否只是需要人,是否只是为了需要的满足而工作呢?本文从这里出发,提出“权利人”假设,通过权利和义务把人和工作连接起来,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将间接诱至的管理转换为直接的尊重和满足,要求企业积极承担伦理责任,实施以人为本的伦理管理。  相似文献   
45.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发展 ,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态——虚拟社会正在浮现。虚拟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就是“数字化”、“符号化”。虚拟社会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性等特征 ,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爆发 ,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 ,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 ,还与网络外部的社会根源有关。对虚拟社会中的伦理问题的克服与控制 ,首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阐释 ,以认清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怀、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来矫正网络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 ,形成网络时代的新道德 ,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终极控制  相似文献   
46.
关于行政伦理责任与行政伦理行为选择困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伦理责任在政府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现代责任政府建立的根本要求.笔者论述了行政伦理责任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并对行政伦理行为选择的困境即行政伦理责任冲突进行了分析,以此来论述走出行政伦理责任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47.
论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提出了以“民主共同体”为理想的政治哲学思想。“民主共同体”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符合人的本性。它是一种“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这是我们理解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48.
屈原的祭事诗《九歌》具有深婉的人情美 ,其中的人与物、环境与神灵的关系和谐统一 ,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与瑰奇温情的神灵世界。而这种人情美的构筑 ,与春秋战国时代“以善为美”的道德伦理哲学及屈原“美政”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 ,《九歌》的永久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形美、境美、事美 ,更在于其深层的“善美”。  相似文献   
49.
生命的困境与心灵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2,22(2):98-103
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 (“命”)的超越 ,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 (“逍遥”)。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生死、时势、情欲等困境概括为一种必然性范畴———“命”。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庄子找到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 :安命、齐物、体道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夏日的鸟笼》中的主人公撒拉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进行了分析 ,结合她的决不轻言放弃的性格特征 ,作者认为撒拉所表现出的某些悲观的情绪只是一时冲动所致 ,其实她的内心深处的梦想从未曾动摇过。她失望而又希望 ,以乐观、现实的态度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