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介绍了把学校教育与美术馆教育相衔接的高校美术教育的一点经验, 尝试利用美术馆艺术活动配合课堂教学, 变社会物质资源为教学物质资源, 探试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普通高校美术欣赏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
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城市化是指某区域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3.
与上古汉语比较,中古汉语相对时点词有以下特点:由位移动词参与构成的相对时点词语明显增多;除继承上古"位移动词 时间成分"方式外,中古相对时点词语出现"副词 位移动词"和"位移动词 位移动词"的结构方式。中古汉语位移动词构成的相对时点词用法更加统一;一些新兴相对时点词经历了"佛典→与佛典有关的文献→一般文献"的发展过程。汉语时间表达的认知隐喻方式在上古还不够成熟,中古才趋于成熟。中古时期,人们更加有意识地参照汉语对时间表达的认知方式,运用位移动词来创造新的相对时间词。  相似文献   
44.
东汉译经时点时段的表达形式有四种:一是采用中土已有的表达方式;二是大量运用中土文献中尚为少见的表达形式,或改造中土文献类似用法;三是译经以新的形式表达全新的概念;四是有的用法仅见于东汉译经。考察表明,东汉译经时点时段的表达与中土已有的表达方式关系密切,但形式趋于新颖;译经中一些陌生的时点时段表达形式值得我们关注。东汉译经不妨看做外来僧人学习汉语的一个早期阶段,带有浓厚的中间语色彩。  相似文献   
45.
“以·宾”结构的发展演变是汉语语法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三国志》“以·宾”结构的考察表明:“以”在宾前这一结构到《三国志》时已趋于稳定成型,到《搜神记》时则已经确立;《三国志》中“以·宾”结构的句法功能已趋于只作状语和补语,《搜神记》中则固定于作状语和补语;“以宾+动”中的谓语结构比“动+以宾”中的谓语结构复杂,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向;从上古到中古,“以”表“工具”有逐渐萎缩的趋势;中古时“以”引介“涉及对象”的用法被其他介词取代;“以”的固定用法体现出介词“以”进一步虚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46.
《山海经》中塑造的诸神形象特征、神话的内容及特点,展示了人性因受到外界蒙蔽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社会而开始逐渐复苏,人性中的理性精神越来越浓厚,虚妄的成分减少,更多的是真实。神话作为远古先民童年时期的记忆,是我们窥探先民生活和远古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学创作素材的资料库,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是后人进行文学创作的思想源泉,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7.
经典的Klein模型用新古典的厂商理论对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决策行为做了分析.其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独立于存款市场的结论("两分离定理")为管制当局解除存款利率限制提供了"恰当"的理由.但即使在风险中性的前提基础上,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独立于存款利率还应该有更为严格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提供存款产品和贷款产品的成本是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48.
发达国家银行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同时肩负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职能,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仅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银行监管专门化的角度来探讨问题无助于理解全球多样化情况下银行监管模式上的差异。对发达经济体银行监管模式与其金融系统结构存在的某种联系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有利于理解这种差异,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银行业危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9.
认为"前""后"既表示过去又表示将来,是混淆了"前""后"的时空概念."前""后"的空间或时间义与人们的关注焦点有关,也与其出现的句法环境、与之组合成分的语义特征有关.就时间指向而言,"前"均表示时间较早或顺序在先,"后"表示时间较晚或顺序在后."前""后"所体现的时间认知方式古今并无不同.但是,在汉语史上,"前""后"所体现的"人动时静"认知方式的表达形式有一个由潜隐到显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