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欧洲美学史上,自从十七世纪以后,迄至康德以前,一直是德国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两大派系角逐称雄的时代。两派分别守住“目的论”和“经验论”的一极,却都没有真正揭示出审美现象的特质。审美的确离不开功利目的,但象理性派那样,只注重从理性范式去套论审美事实,将“美”和“善”完全等同起来,这无疑也就等于取消了审美的独立品格;审美当然也离不开个体经验,但象经验派那样,唯个体经验是从,最终只能导致不可知论。正是面对两派传统美学的严重缺陷,康德挑出了自己的美学旗帜,企图廓清迷雾,建立一统化的美学霸业。康德首先承认,审美本身是一种愉快,但这愉快,既非经验派所说的个体官能快感,  相似文献   
4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情感日趋淡漠,诗意日渐匮乏。更有甚者,粗鄙与恶俗之作泛滥。诗人、诗派之间的恶斗与纷争,理论界、批评界的误导与混乱,亦在加剧着中国当代诗歌的沉沦之势。怎样才是有价值的诗?固然很难找到一成不变的、尽人认可的标准,但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诗之为诗的基本质素还是清楚的,这就是:能够引人阅读,且读后能够使人心有所感,情有所动,思有所生,能够有益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灵提升。  相似文献   
43.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长期为人误解的张竞生,实际上是在"五四"精神影响下出现的一位赤诚率真的思想家.他从现实及宏大的文化视野出发,提出的"美的人生观"、"美的政府观"、"美的社会组织观"等系统的美育思想,是极富建设性的远见,至今仍具启示意义,应给予充分重视与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44.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都市大众,正在成为中国人群的主流.于是,大众文化悄然勃兴,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世俗享乐代替了乌托邦式的精神向往.这到底是历史的进步.抑或是文明的倒退?究竟该如何把握中国当代的文化走向.何处才是炎黄子孙温馨的精神故园,怎样安顿由躁动不安的现实扰  相似文献   
45.
写字何以会成为艺术?怎样评价书法作品价值的高低?艺术境界是一重要准则与尺度。正是由境界着眼,对于书法作品,可从独特的个性境界、充盈的生命境界与超逸的宇宙境界这样三个价值层次予以分析。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有引人注目的个性,还要有撩人心魄的神采与风骨;不仅要有生命神采与风骨,还要有能够给人以灵魂启悟与洗涤的大神采与大风骨,即抵达洪荒、超迈时世的宇宙情怀。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中国作家心态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心态,是指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是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从主导倾向来看,本世纪的中国作家,主要表现为政治型、人文型与超然型三种心态,但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具体作家的心态又是复杂的,往往表现出矛盾性与多面性。文学作品的成功,必须以自由与真诚为有效的心态保障,而在本世纪,却有这样三种心态影响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即政治禁忌心态、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与宗派心态。就文学创作而言,只有设法排除这些非文学心态的干扰,才能写出成功之作;从研究来看,也只有注重从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家的复杂心态,才能将作家恢复到有着整体生命状态的个人予以观照,才能使文学研究更为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47.
生命人格,从根本上来说,是指一个人基于身体机制、遗传素质、生命本能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更具本真性与内在性的自我.与一般所说的政治或道德内涵的“人品”相比,生命人格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一位作家、艺术家,如果缺失或背离了诸如敏感、孤独、率性、超逸之类的生命人格,无论道德品行多么高尚、政治人格多么伟大,也是难以大有作为的.作家、艺术家,在坚守生命人格的同时,当然亦要重视品行修养,因为文学艺术毕竟又是引领人类精神文明的灯塔.  相似文献   
48.
文学批评的四重境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守森 《文史哲》2006,(1):87-95
依据内容构成,文学批评大致可分为复述归纳、体悟阐释、分析评判、提升创造四种基本形态,依次相对应的是传播文学信息、丰富作品内容、探讨创作规律、开拓思想空间四重境界。复述归纳式,也许还算不上真正的文学批评;体悟阐释式,也因缺乏深入分析而批评意味不足;达至第三重境界的分析评判,才更具文学批评的本性;而最高境界则是思想空间的开拓与创造。正是依据四重境界,可进一步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不足大多批评文章,达到的尚是低层次的第一或第二重境界,与之相关,在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我们还找不出一位像刘勰、巴赫金、赛义德那样具有独立思想创造的批评家,能够达到第三重境界的批评家也不多见。一位批评家,要达至第三重境界,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理论与深邃细腻的文学眼光;要达至第四重境界,需要的则是元理论的反思能力与超文学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49.
由片面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转向对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视,这是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大进步。但文学价值,毕竟是多元价值的复合,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固然会危及文学,而过分推重其审美价值,将其视为文学艺术的根本价值、首要价值,或最高属性,也是值得怀疑的,有可能降低文学的尊严,匡拘文学的视野,影响文学的发展。事实上,不论由阅读经验、创作动机,还是社会需求,或是由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生成规律来看,文学艺术的根本价值,与其谓"审美",不如说"感人"。这感,可以是美感,也可以是丑感、痛感、悲感、怒感、惧感等等,而不论什么"感",只要能同时给人以人生的启迪,社会文明精神的滋育,就具有值得肯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0.
我国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道路修建、厕所改造、污染治理、旧房改造等措施,许多地方的村容村貌已大为改观,各种类型的美丽示范村不断涌现。然而,部分地区还存在自然环境破坏、文化环境败落、审美人格蜕化等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富而美”的更高目标着眼,我国目前的乡村建设,应在算功利性的“经济账”的同时,重视超功利的“审美账”,加强审美智能投入,在审美生态建设方面下功夫;应在挖掘乡村审美文化资源、维护乡村审美文化载体、组织乡村审美文化活动、建设乡村审美文化设施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应结合“乡村”与“中国乡村”的实际,采取得当有力的措施,激发出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促成审美环境与审美人格之间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唯有如此,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不断深化、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