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87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5618篇
劳动科学   720篇
民族学   394篇
人才学   602篇
人口学   784篇
丛书文集   5032篇
理论方法论   1285篇
综合类   11098篇
社会学   2052篇
统计学   175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850篇
  2014年   1936篇
  2013年   1705篇
  2012年   1874篇
  2011年   2209篇
  2010年   2284篇
  2009年   2759篇
  2008年   2491篇
  2007年   1809篇
  2006年   1649篇
  2005年   1457篇
  2004年   1085篇
  2003年   1149篇
  2002年   827篇
  2001年   812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以及工业化建设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发展态势,这些新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因此土地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现阶段的农村土地管理中必须将强集体化的土地管理建设,维护农村的土地管理秩序,确保农业用地的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的土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2.
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既有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有伴随着时代变迁而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传统"二元"论或"三元"论既难以完整涵盖其主要内容,也不能准确反映变迁过程中的重点转移。"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新视角,则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在不同时期,应始终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这个中心;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革的重点则依次是"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农户土地的用益物权"和"市场主导的社会服务"。未来改革重点则是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围绕农地用途、经营主体准入、食品安全、生态补偿等完善微观规制和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53.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治理研究陷入了本土化与主体性双重困境,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深度转型,农村研究方法的缺陷以及大规模村庄研究的局限,要求中国农村研究回归深度的村庄研究,尊重农民主体性。在回归村庄研究的方法论上,文章认为要突破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等研究视角的局限,把市场化这一变量纳入分析视野中。村庄主位、农民主体、市场化过程同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互动逻辑,应该构成后中国农村治理研究时代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4.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出的"留守儿童"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它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  相似文献   
55.
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户的平均负债率、负债额及债务占家庭资产的比率来看,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并没有破产或崩溃。但是,以生活性消费支出为主而造成的农户负债,又深刻说明当时农村经济处于低水平运行的状态。农村的各类借贷组织中,除信用合作社外,其他均对活跃经济的意义微小。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必须确立现代金融体系,使农村动产、不动产可以资本化。而这一点,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尤其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6.
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急需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际等各种力量都在探讨寻求破解"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促进和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民、市场和国家之间始终存在着行为和利益边界的调整,这其中必然伴随着某种不协调状态的出现。在当前我国农民、市  相似文献   
57.
在我国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农产品生产成本逐渐上升的严峻背景下,探讨并实践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意义重大。研究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探索情况,发现我国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要素流动不通畅、"三链"拓展不足、质量与技术保障不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与政策支持乏力等问题。基于以上现实问题,需要从农村农业改革、"三链"重构、技术创新及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开发、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发推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8.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我国环境治理的难点在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共治机制的建立.农村环境具有多样性、分散性等特点,因而农村环境治理不能照搬城市环境治理的模式,需要更多地采取共治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农村环境共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但农村环境共治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共治主体不全面、共治对象不明确、共治平台不完善、共治规则不健全、共治责权利不匹配、共治能力不够等.因此,我国"十四五"时期需要采取进一步壮大共治主体、明确共治对象、建立共治平台、健全共治规则、强化共治激励、提高共治能力等措施,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9.
60.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家庭形态,迁移行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影响明显。本文采用指数法构建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四川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不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身体健康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明显表现不佳;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有差异但表现并不明显,家庭健康治理能力偏弱是两类农村儿童健康治理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父母应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基本方案,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平等健康治理体系和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