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农民的劳动能力与其自身的身体状况呈正相关,而身体状况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显然不同于城镇职工(一般工龄越长,工资越高).然而在“新农保”的制度中只是提到了缴费档次会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而调整,以往的文献一般也只考虑了这一个因素,基于此,文章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将年龄因素考虑进去,分别建立了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助与年龄的函数关系式,并将其带入平衡等式建立模型,得到测算结果.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农民这一重要的缴费主体没有明确和细化。不少中老年农民虽然希望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由于其自身经济收入少,用途多,因而没有能力参加,不利于这一制度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作用的完全发挥。建议建立子女代缴机制,由子女代父母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  相似文献   
53.
农村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诸如基础养老金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中央财政负担水平不适度等问题,制约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CPI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假设条件,构建农村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得到了动态调整后的农村基础养老金规模,并测算了中央财政的实际负担水平。通过设计农村中央财政适度负担水平模型,测算出中央财政理论适度负担水平,将其与实际负担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中央财政完全能够承担调整后基础养老金支付责任。  相似文献   
54.
张方 《决策与信息》2010,(5):189-190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针对其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固有弊端,不少地区均开展了积极探索与改革。基于此,国务院于2009年9月颁布《关于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作为试点之一的湖北省武汉市相应出台《武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开始试点工作。新农保较传统型制度有不少亮点,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55.
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各项标准,构建现行政策下新农保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模型,分析影响替代率的不同因素、评估替代率总体水平,并提出养老金替代率的合意区间,基于此寻求各地方基础养老金和缴费档次及补贴标准的调整方案。研究发现,各地缴费档次及补贴标准的提高速度应与当地农民上一年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保持相当,而基础养老金的提高则应略高于收入的增长,各地方应有所差异。为平衡不同年龄参保者的养老金替代率,在制度推进期间东部九省市还需增加非满期缴费者的补缴年限,这也可减少因参保先后而造成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56.
基于江苏省沭阳县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情况与其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现阶段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民比没有参加的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更高. Logistic计量检验显示,农民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土地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拐点分析进一步表明,若农民没有任何养老保险,人均年收入需要达到10万元才能突破土地流转意愿的质变点,对于现阶段普遍只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离质变点仍然有一定差距,而既参加新农保又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民,人均年均收入仅需1600元以上就能达到较高的土地流转意愿水平.  相似文献   
57.
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在这种大背景下,分析了在新农保推行过程中将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研究的结果能对新农保的顺利推行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8.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由国家举办的养老保险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的新农保进入试点阶段,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养老保险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在中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60%,因此,只有当社会保险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时,我们的社会保障计划才是有效的、成功的,而对于大量的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来说,养老基金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国家出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但也有很多不足与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讨,找出解决对策,以促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更好的发展,更好的造福我国广大的农民.  相似文献   
60.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该试点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原则,首先在10%的县(市、区)开展,以后逐步扩大并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吉林省“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实施至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及时跟踪发现问题,研究相应对策,才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