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82篇
社会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翻译根源于人类交流文化、传播文明的需要。翻译通过改造语言常可起到改造民族思维方式、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对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历史语境的透视,显示了汉民族对外来语词的仰重,而近代中国出现的外来词引入高潮,加速了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对传统封闭文化的拒斥。在新时期汉语外来词接受中出现了音译方法的回潮,这不仅挑战了传统的语言观,也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在给中华文化输入新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2.
外来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汉语词汇不可或缺的成员。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外来词的引进也是势如潮水,但是关于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在学术界虽说有大致相同的观点,可也的确还是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定义。本文将从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和规范化这两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3.
汉语广告与英语广告均有模拟生造新词的情况,汉语广告是通过音节的有意重叠,英语广告是故意把熟悉的单词拼错,或加上前、后缀而生造新词;汉、英广告都可见到改造短语、句子的情况。汉语广告中模仿造短语、造句子的手段远比英语广告丰富。汉、英广告都使用外来词,满足人们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汉、英广告在形式上均表现出了韵律美和修辞美。两种语言的不同,深层次地体现着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化背景及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64.
汉语的书写体系本应属于表义文字,但在音译外来词中却又凸显出表音属性。针对汉语的英源外来词而言,汉字仅被用作表音字符,只表音不达意。基于此,英语源词与汉语生成词之间是否存在“语音相似”,便成了语音借用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由于狭义外来词只局限于音译词,因此该原则有时也被当作鉴定外来词身份的标准。然而,诸多对现有英源外来词的分析却显示,上述准则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违背。因此,“语音相似”的理论必要性和违背原则的实践合理性似乎相互矛盾,这种语言接触所诱发的效应应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5.
"安石榴"又名"石榴"、"若榴"、"丹若",是东汉时来自西域安息国的一种作物.很多学者都认为"安石榴"的这一系列名称都是外来词,还有些学者用它们来还原伊朗古语.经考证,这些词都是汉族人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出的新词.  相似文献   
66.
词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结晶。词语一方面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促进了词语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67.
王占强 《社区》2012,(16):22
"性感"是个外来词,据说最早来自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情人对女主人公安娜的赞美之词,后在我国著名译作家周扬文学功底的精彩演绎下大放异彩。"性感"的人,就如同"性感"这个词一样,充满了魅力、  相似文献   
68.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在俄语中,外来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俄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语言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俄语外来词反映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9.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性具体表现为:新造词、外来词、行业词、网络词和方言词。新词语能够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与社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语言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客观需要。对待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性应持平和心态,全面客观分析新词语的流行性,科学合理规范流行性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70.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8,(3):148-150
外来词同义译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当代同义译名现象的产生与音译词的流行是分不开的,它主要表现为音译词和意译词并存.同义译名现象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高效率、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同义译名互为补充,在语用中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语境差异,为汉语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际需要.同义译名为汉语增加了许多同义词组,成为汉语产生同义词语的一条新途径.同义译名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被简单地视作语言的累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