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61.
"工夫的乐论"是徐复观从儒家心性论的立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理论建构。这种理论的功能价值是开启人格修养;其道德形上实体即内在价值根源为人之"性";而其最高的存在形式为"无声之乐",即一种道德与艺术合一的人格存在。  相似文献   
62.
孙琪 《学术交流》2006,(9):145-148
台港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乃明确标举“中国艺术精神”之第一人,而美学大师宗白华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阐释过这一美学命题。徐氏从儒道两大思想系统出发,偏重于艺术精神主体心的揭示,认为中国艺术精神以庄子之“道”为精髓和根本,最终落实在传统山水画上。徐氏由出发点的“全”到结论的“偏”皆因其将艺术精神纯而又纯化了;宗氏从诸艺术门类的并列研究出发,于会通处提炼精神,认为舞蹈精神乃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道、舞、空白”则是中国艺术精神得以表现的空间。由于二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个性、学养皆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徐氏和宗氏贯通古今中西的探索,为我们开辟了一种中西美学比较的阐释方法以及对古典进行现代转换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3.
徐复观不属于自由主义阵营,但有其儒家属性的自由民主观。他认为,"自由"首先标志着人的独立,是一种"我的自觉"和"自作主宰"的生活精神状态。徐氏视个人主义为自由主义的基点,区分了各种派生的自由主义;但他所说的个人主义,不同于西方语义上的个人主义,而介于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是一种特殊的群己关系,具有儒家性质。他认为"自由"是一切文化的本质,但它不过是善性、良知的开显和呈现。他的自由观又协调了儒家文化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是基于文化正统主义对于现代自由、民主观念的扬弃。  相似文献   
64.
“心的文化”与西方形而上学不同 ,徐复观与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的思想亦有不同。“心的文化”是徐复观先生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与总的纲维所在 ,是徐复观理解和阐发中国文化的根本和“一以贯之”的线索 ,而“心的文化”的思想本身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其现实性的方面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任剑涛 《文史哲》2007,(2):95-102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择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徐复观从文化保守主义出发,走向了政治上的现代性道路;钱穆的文化保守主义落到现实政治层面,衍生出政治保守主义。前者是局部意义的保守主义者,后者是彻底的保守主义者。仅就这个角度来看,钱穆确实不属于“现代新儒家”的阵营。  相似文献   
66.
徐复观先生创造性地诠释了礼乐文明。他的贡献在于第一,把“礼”定位为人文化的宗教和道德性人文精神的自觉,发掘了春秋时代“礼学”的内在价值,特别是阐明了“敬”、“仁”、“忠信”、“仁义”等观念与“礼”的密切联系。第二,肯定并发挥“乐”在道德境界与艺术境界会合上的意义。第三,肯定礼乐在政治教化、社会和谐、个人修养上的功用。  相似文献   
67.
仁(道德)与乐(艺术)在其极致处必然会通为本体的“乐”境,是徐复观对儒学艺术精神的基本体认。而他对儒学艺术精神转化与没落的判断,又表明他在事实层面承认了仁、乐关系的疏离。仁、乐关系在本体层面与经验层面的断裂与冲突,源自儒学理想与历史现实的长期冲突,也源自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与其所欲规导的多元现代艺术之间的冲突。儒学艺术精神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成的过程,正在此冲突中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68.
民本与民主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实际上在1950年代的台湾地区,中国知识分子就曾激烈争论过这一议题,殷海光先后与张其昀、徐复观展开的论战,即有其代表性。张其昀认为民本即为中国式民主;殷海光认为民本意识代表的是专制主义,与民主风马牛不相及;徐复观则主张民本虽非民主,却可以转进到民主,而且经过这一转进而达成的民主会超越于西方式民主。论战强势否定了民本即民主的观点,但在民本可否转进到民主的认识上,并没有形成共识。这两场论战表明民主与民本的关系确系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这一关系的求解应该有立体的多向思维,而且需要在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中边努力边思考。  相似文献   
69.
评价了徐复观的一生.徐复观为贫苦农家子弟,早年学业优异,后为国民党党政军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徐复观才华横溢,刚直不阿,不满蒋介石的专制,揭露抨击国民党的腐败,后毅然退党.转向学术后著作等身、成就卓然,为一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青壮年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晚年主张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儒家人文主义与民主自由主义的创造性融合.其理想社会为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0.
因学术访问的机会,在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见到国际著名儒家学者、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黄俊杰教授,获赠几部新著。其中之一,便是黄教授于去年底新版的《东亚儒学视阈中的徐复观及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