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85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99篇
管理学   2533篇
劳动科学   116篇
民族学   847篇
人才学   418篇
人口学   391篇
丛书文集   6709篇
理论方法论   1149篇
综合类   13070篇
社会学   1645篇
统计学   441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1103篇
  2014年   2205篇
  2013年   1813篇
  2012年   1720篇
  2011年   1839篇
  2010年   1862篇
  2009年   1817篇
  2008年   2270篇
  2007年   1447篇
  2006年   1203篇
  2005年   1144篇
  2004年   1092篇
  2003年   993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680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近年来,沿着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走廊、文化通道,中国正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学界以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历史地理、经济贸易到宗教文化,延伸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制度到国家文化安全等诸多方向。学术领域多元交汇的研究态势已经形成。以地域文化为分野的研究传统,如敦煌学、西域学、龟兹学等形成体系;在传统的丝路文化节点之外,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地区文化。随着国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战略推进,对丝路青海道的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文化多元的丝路青海道在魏晋之后,特别是吐谷浑时期替代了河西走廊的繁荣,连通中原;在当代又面临来自中亚的宗教文化、跨界民族文化的冲击。本文以丝路青海道的文化特征为切入点,探讨这条古老的陆地通道上的民族交融、文化变迁,以及当代的多元文化品格。讨论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地缘文化特征的"边缘"地区,如何统筹、平衡,建立稳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出新时代实现青海道的复兴,必须建立和谐的生态发展体系,即健康的文化体系、特色的城镇文化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62.
63.
葛元仁 《中华魂》2020,(2):26-30
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面对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无产阶级发动的猖狂进攻,按照《共产党宣言》中"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决裂",对全党发出的战斗动员令。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就始终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完全是由于不同的阶级在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上所处的地位不同,导致的生活资料分配的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意识形态都有其阶级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64.
65.
66.
生态管理理论对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文章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五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主体作用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和法律制度,企业主要通过经营理念和方式,学术机构主要通过创新和人才培养,ENGOs主要通过监督和倡导生态,社会公众主要通过自觉和参与意识。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模型,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机制、竞争机制、学习机制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7.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国家战略,生态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生态教育的现状,说明了推广生态教育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以公选课推广生态教育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68.
西方生态哲学主要经历了三次研究范式转变,分别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弱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通过扩展道德关怀对象的外延来寻求生态危机的解决。弱人类中心主义突出了"人"这一概念类的属性,提出应把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这二者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把生态危机简化为伦理价值问题,却忽略了价值观产生的特定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克服了这一不足,从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入手,强调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9.
生态文明不仅是社会舆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又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本文主要从三大方面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旨在阐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70.
社会转型背景下随着我国城乡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异地务工女性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异地务工女性的职业发展通常会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我认识不足、社会性别歧视、权益侵害突出等。当前加强对异地务工女性群体的职业教育,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中山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异地务工人员对我市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作用,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异地务工女性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职业发展路径。本文主要从观念意识转变和职业教育主体间协调的角度探索异地务工女性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