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黄斌 《社科纵横》2009,24(2):102-103
“剑”是谭嗣同诗歌中运用最频繁的意象。这与他的任侠性格、边塞生活、南北游历应试、结交豪士等原因紧密相关。在谭诗中。“剑”之意象的内涵与他的生活和思想的转变紧密联系。因而以1889年及1896年为界,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鲜明地反映了谭嗣同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62.
晚清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知识转型时期。在这个新知背景下,作为现代文学开端的晚清小说,直接承担了近代科学知识与理念传播的重任,并以小说笔法展开了对世界和主体的双重想象,其中尤以科幻小说为甚。王德威在《想象  相似文献   
63.
戊戌政变时,谭嗣同不亡不遁不死不降。自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问世后,海内外文史作家、学者,多因袭引用梁氏之描述,取慷慨赴死说,影响至今。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时,正亡命日本。处于个人情感悲愤激荡时刻,又不能充分占有资料,所言不尽实录。梁氏当时仅以言论专家称世,且距戊戌政变不过百日,持论更难理智、客观。梁启超用文人的激情描述了那段历史。试图澄清一个流传百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4.
魏义霞 《江淮论坛》2013,(1):76-80,55
正如在中国历史上被奉为六经之首一样,《易》在近代受到高度关注。谭嗣同对《易》之解读既与近代变法维新、平等民主的时代要求相契合,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其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5.
谭嗣同是一位深受湘学传统影响的著名学者,其“学”、“政”、“教”结合的学术旨趣,正源于湘学学统.从区域学术史的角度看,谭嗣同个人的学术历程其实也是湘学史的演进历程,其新学学术形态的转化体现了湘学从传统向近代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66.
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严复曾提倡不可知论。他们或由相对主义,或由经验主义走向不可知论。其理论思维路径不同,但是,在理论蕴涵上都具有重视感觉经验,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源泉,限制人的认识能力,注重逻辑推断等特点,构成了中国近代认识论的基本特征。中国近代不可知论的产生是其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7.
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晨,沉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镁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小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还有地球那一边。  相似文献   
68.
史家蒋廷黻说,鸦片战争没有惊醒老大民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至少耽误了20年。我以为,如果着眼于制度文明变革的话,至少耽误了半个多世纪。张謇1853年出生,康有为1858年出生,梁启超1873年出生,历史要等到他们,当然还有谭嗣同、张元济以及陈宝箴、陈三立等新人物登场,才有了点新迹象。  相似文献   
69.
谭嗣同根据政治变法的需要 ,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并用传统文化来诠释外来文化。同时 ,又用他所理解的外来文化来改造传统文化 ,使他所建构的政治思想呈现出“不中不西 ,亦中亦西”的色彩  相似文献   
70.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05,(5):48-49
纪念谭嗣同诞生140周年●李东岳百日维新事可哀,横刀一笑赴泉台。冲霄正气传千古,激励英雄接踵来。春摇摇柳●雷民英秦淮河上舞纤腰,婀娜柔条拂板桥。十里远遮茅店小,一生长伴酒旗飘。初开青眼迎三月,淡扫娥眉笑六朝。占尽东风春色好,莺梭枝上织丝绦。临江仙·六十三岁抒怀●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