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5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5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地方高校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新农村建设为地方高校强化“三农”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只有创新破难,大力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水平,才能不断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2.
本文细致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汤显祖与湖州董氏的关系,认为正是汤显祖的仇董心态导致了他对董斯张热情洋溢的书信采取了漠然置之的态度;二是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臧懋循、臧懋中、韩敬、丁长孺、孙懋昭、凌濛初等十余人的关系;三是考察了汤显祖诗作中对湖州风光特产的吟咏,认为他至少来过湖州一次.  相似文献   
73.
满都麦、南永前、阿库乌雾,都坚持母语创作,张扬母语思维,都是有相当学养和功力的民族学家或人类学家,他们的创作都超越文学审美,具有对话汉语写作、对话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和批判性:文学是文化的一个方式,并不具有为文学而文学的文学本体意义;他们处身不同的语境,但呈示了相当一致的价值态度:对于本民族文化氤氲不灭的神性予以深挚坚定的关注和强调;他们创作中神性式微的过程及其分配路径,影现当代中国文学精神和心理发展的脉络。这是一个衰微的过程,但也是人性增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4.
作为美国20世纪50~60年代青年一代的代言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折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三喻文化的特征:后喻文化的失效、并喻文化的失衡以及前喻文化的召唤.  相似文献   
75.
中国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匠人已注意到使用与美术的结合和器形与装饰的统一。中国的装饰艺术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鲜明时代特色和审美取向。古代社会的装饰艺术包括青铜艺术,画像石,画像砖,佛教石窟艺术,陶瓷艺术和民间美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庆装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现代时尚的婚庆包装中运用传统装饰元素会使婚庆更加富有美感和意义。  相似文献   
76.
鲁卫东 《学术界》2012,(8):140-151,275,278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在被知识界称为“国难”的危机面前,一度隐身校园的大学教授纷纷走出象牙塔,踏上从政之路,尽“书生报国”之志.然而已经习惯于大学校园生活的他们,在进入官场后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在面对官场的利益纠葛与派系纷争的同时,还不得不面临着做官还是做事的两难困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终使他们沦为政府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77.
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化转移的普遍规律,提出"二次转移"范畴,即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化必然经历先外出打工、回流、再参与本地非农活动这样一种曲折的上升过程;论述"二次转移"的机理、特色及优势,即"二次转移"模式的可行性、必然性、长期性、曲折性、系统性及共赢性;最后简要得出"二次转移"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8.
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现状,特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其计算,得出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体现了各城市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9.
高校德育人本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人本化 ,必须从德育主体、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入手 ,实现三个转变 ,即德育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变 ,德育过程由忽视学生主体需要向关注学生主体需要转变 ,德育方法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变 ,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0.
“母亲”是鲁迅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从而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文章以思想和情感的关系为理论基点,分析了“母亲”形象在鲁迅作品中的情感位置,并结合鲁迅自身的情感经历论述了“母亲”作为孤愤心灵最后停泊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母爱”方式及其给“母”和“子”双方带来的悲剧性结局的观照和分析,论证了鲁迅文本中“母亲”形象的思想意义。“母亲”是鲁迅所批判的那个时代、那些“国民”、那种社会的“母亲”,鲁迅用理智淹没掉情感的停泊之地,把“母亲”纳入自己的批评视阈,体现了鲁迅“批评”的“决绝”性和彻底性、艰巨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