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8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988篇
劳动科学   188篇
民族学   457篇
人才学   208篇
人口学   4611篇
丛书文集   1339篇
理论方法论   658篇
综合类   4146篇
社会学   2051篇
统计学   82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1327篇
  2013年   1232篇
  2012年   1274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1307篇
  2009年   1138篇
  2008年   1260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631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我国当前劳动供给形势的根本变化主要体现为在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员总量相继出现下降,这些变化意味着在需求总量不减的条件下,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逐步从以就业岗位不足为特征的总量矛盾转变为就业质量不高为特征的结构性矛盾,普通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质量提高已成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应该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借助新兴产业优化就业结构,让高质量经济孵化出更多高质量岗位,并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82.
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以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极值熵值法测评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双重视角建立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呈逐年提高的发展态势。公共服务供给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急需提升。按准则层提升幅度大小排列依次为:科学技术与教育>公共交通与安全>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卫生与文化>公共环境。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波动类型可分为平稳性、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三类。(2)全国层面,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显著抑制了中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分地区层面,在东部及中部地区,财政分权显著抑制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但在西部地区这种影响不显著。系列控制变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和城镇化水平以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等变量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控制变量的影响效应具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3.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和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结合老年人储蓄偏好和消费特点,构建家庭消费计量分析模型,文章利用CHARLS2011、2013、2015年微观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划分年龄层次和消费类别逐级估计,重点考察老年人储蓄对其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人储蓄水平越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能力就越强;分城乡来看,农村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更大;按年龄组别来看,中、低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高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显著;按消费类别看,老年人储蓄偏重于家庭基本生活、教育文化、健康等刚性消费支出,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储蓄对不同消费类别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支出、医疗保健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人拥有房产对家庭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提振作用,家庭收入和老年人借贷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84.
强化"健康中国"战略在农村的推进,对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健康的现状与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健康状况是进步与挑战并存,在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建设等方面多重弱势的长期积累,是农村人口健康问题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方位"预防和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5.
86.
87.
中国的人口学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特殊的路线。当这些"特殊"条件不再具备,人口学是否还能继续存在或比较好地发展下去,是人口学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从人口学概念的起源、人口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角度分析该学科的特点和研究领域,将人口学分为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相应地把从事人口研究的学者分为人口学家和人口研究者两类人群。最终的结论是:人口学从狭义理解属于独立学科,从广义理解则属于综合性学科。人口学未来应该重点向综合学科发展,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排斥其他学科的融入,或者长期在某一个特定学科下生存,都会影响人口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88.
89.
90.
《求是学刊》2019,(3):79-89
前沿文献多以完善人口政策建设、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解决东北劳动力流失问题的突破口,鲜有文献从物化型技术替代劳动而形成补偿效应的视角分析振兴东北的问题。本文构建内生物化型技术一般均衡模型,数理演绎物化型技术的使用对劳动供给变化的内生响应机制,分解产出增长中的要素供给效应与技术补偿效应,获取使补偿效应超越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条件。本文利用东北三省面板数据,构造物化型技术进步指数,考察物化型技术补偿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程度,依据估计结果计算了物化型技术门槛值。结果表明,要素供给效应和技术补偿效应对产出的作用方向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使补偿效应超过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值。当前东北地区物化型技术存在较强的补偿效应,但与其门槛值仍有距离。将劳动者按技能高低划分后发现,低技能者对产出的边际贡献明显高于高技能者,物化型技术的补偿效应主要通过其对低技能劳动的替代实现,其与高技能劳动呈互补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后,物化型技术对低技能劳动的替代作用有所弱化,但强化了对高技能劳动的互补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