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6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557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374篇
人才学   107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1756篇
理论方法论   302篇
综合类   4241篇
社会学   592篇
统计学   98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596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653篇
  2020年   722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运用SWOT 分析法对青岛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具有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认识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季节性明显、人才缺乏等劣势;面临旅游新热点形成、政府出台鼓励政策、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等新的发展机遇,但周边地区的竞争、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对其构成了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认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品牌、保护资源、培养人才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2.
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报道,2013年中国总人口13.6072亿,农村人口6.2961亿,占总人口的46.27%,农民占了总人口的一半,因而国民教育的重点仍然是农民,为了了解农村图书馆的生存现状和农民对农村图书馆的需求,我们组织本次调研活动,利用暑假通过调查等方式,在山东等地区进行调研,并根据书籍分类,借阅等情况,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研究,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97.
传统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着村组组织的效力式微、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及农民的低组织化状态等诸多困境,阻碍着民族地区乡村自我整合和有效治理。黔东Y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充分挖掘当地治理资源,成功探索建设了乡贤参事会这一重要农民组织载体。依据文化基因、制度基础、利益理性和精英再造等方面对乡贤会的运行逻辑分析显示,其具有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优化村级治理体系和实现村级民主治理等多重价值,这种探索对于实现民族地区农民再组织化,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而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组织化水平,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角色定位,在提升农村组织化的内生动力方面进行路径完善。  相似文献   
98.
99.
乡村振兴绕不开空间维度.通过福建土楼修缮的个案分析,展现了物理空间 的修复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参与和乡村再组织化,在解决地方问题的同时,赋予了空间 新的文化活力.土楼修缮引起的连锁反应改变了乡村面貌,呈现了在空间形塑、主体实践、 文化势能机制下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凸显了地方性、社会参 与和文化活化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乡土文化是乡村力量的重要源泉,是乡村力量凝结的粘合剂,是承载乡村力量的火炮架,是我国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以及扶贫治贫的巨大文化资本。乡土文化力量的振兴就是要分析乡土文化的现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移风易俗、批判继承,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保护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积蓄乡土文化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因而乡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在此背景下,我们的乡土文化也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机遇,新的历史挑战,对于乡土文化的探索与建设,对其价值的再定位、再更新、再塑造、再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出的新的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与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相结合是乡土文化力量再生长,再次振兴、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