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501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51.
郑岩 《理论界》2007,(7):202-203
“互文性”被认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劳瑞·安德森打破艺术类别的界限,将互文性理论大量地运用于她的短篇小说中,将文本与图片、音乐等融合在一起,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奇特效果。  相似文献   
952.
当今国内外文化和学术世界问题繁杂,但根本问题在于:学术功利和学术真理之间的根本对立.学术功利主义今日已成为全球商业化时代之结构性必然.本身受到传统思想拖累的人类人文科学及其伦理学,难以朝向学术思想真理之探索.在此情况下,中华孔孟伦理学,也就是仁学,由于其强调"为真理而真理"("朝闻道")的历史"诚学"精神,而可能被应用于未来人类人文科学和伦理学的革新实践,从而在全球人文科学商业市场化趋向中,引生一种仁学的、非功利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学理探讨之转向.为此必须克服中外两种时代思想倾向之局限:泛汉学主义(经验主义)之"中学"和后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之"西学".此二者各以不同的方式均朝向反学术理论化的思考方向.作为封建制度历史产物之"儒学"和作为永恒伦理思想之"仁学",必须加以区隔.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特有的伦理学思想--仁学,将可能成为未来国内外人文科学革新实践之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法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对后现代主义法学作了合理的评析。了解和认真研究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完善和推进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4.
文化的民族主义者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学,但日益突出的却是由于全球化无所不及的整合力,我们很难找到所谓纯粹的中国问题。歌德和马克思预言的“世界文学”,其进程早已开始,而且已经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总名下的国际文学思潮中成为事实,“世界文论”也将由于国际间面临越来越多的共通的文学理论问题而成为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批评家米勒教  相似文献   
955.
关于后现代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汉广 《学术交流》2003,(6):109-112
对于后现代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来进行研究 ,要深刻地探讨它与西方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理论的试探性质 ,搞清它对我们的启迪以及局限。具体地说 ,我们应该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它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 ,它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第三 ,后现代主义究竟是什么 ,第四 ,后现代思潮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956.
透视理论的新眼光——评《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平 《社会学》2003,(2):F003-F003
  相似文献   
957.
后现代主义师生观及其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对话关系。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后现代主义关于师生关系的新理念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我国高校教师应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职能 ,积极培养真正的对话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958.
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创造观与人本主义创造观的内在联系,两者都认为创造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创造性,这取决于两者具有反对机械论、原子论的哲学基础,但在创造的动力学理解上,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学者以"奉献动机"确立了 "以自然为本"的生态主义原则,从而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分道扬镳.讨论了后现代主义是从自然的整体、有机的创造性来理解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观不是局限于人对社会的索取与奉献,而是将其扩展到从自然的接受与向自然奉献的统一,在生态学的基础上规范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59.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强劲的势头突破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把文学作为政治工具的束缚,在文艺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开放初期,以王蒙为代表的一批中年作家最早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紧接着,刘索拉、徐星等青年作家以更新的创作形式引起了文坛的瞩目。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后新潮小说的出现,形式主义浪潮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全面的颠覆,他们提出的"原始态"、"零度情感"、"自然人"、"本能主义"、"陌生化"和"语言崇拜"等原则已经使文学创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960.
恐怖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恐怖主义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发生在同一时代背景下 ,二者都含有批判、否定、摧毁和非理性的意义 ,特别是现代恐怖主义在决策上具有非常规性 ,在目的上具有反中心性 ,在方法上具有非理性 ,在后果上具有破坏性 ,这与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核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但二者也有区别 ,如恐怖主义体现着一种反人类、反社会的绝望情绪和价值取向 ,而后现代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则抱有深切的关怀。对二者的同异做比较研究 ,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恐怖主义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