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聚焦我国资本市场控制权配置的重要来源——创始人关键性资源,在探索性案例分析基础上,基于家族社会情感财富观和资源观,围绕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和后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始人关键性资源是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民营上市公司基于创始人保护的控制权配置抑制了创始人将关键性资源应用于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2.
3.
我国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能力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心能力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间有效竞争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快与世界经济对接的大背景下 ,研究企业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能力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对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尝试运用核心能力理论框架 ,分析我国知识型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笔者认为 ,应当由企业和政府携手共同努力推动知识型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二类公司治理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新焦点,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的剥夺行为越发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双重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终极股东控制权与其现金流权之间的偏离加大,导致控制权私利增大,这种被“修正”后的控制权私利,即被“社会资本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的控制权溢价放大的“股权控制链”分析范式下的控制权私利,才是终极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剥夺的根本动因.沿着这一分析思路,文章分别时终极股东利益输送渠道的选择、剥夺行为的逻辑起点、“隧道挖掘”行为以及“二次剥夺”等问题进行剖析和深刻解读,并特别提出了显性剥夺和隐性剥夺两种剥夺形式,从而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终极股东的剥夺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沿着探究不同治理模式差异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机理,窥视不同治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分析影响公司治理演进的因素的路径,对公司治理演进何以形成较为引人注目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同化三种趋势作了理论解释。认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视野过度地聚焦于公司治理演进的模式比较、演进趋向预测等表层问题,而暂时忽视了对公司治理演进的理论的探寻,是无益的。并提出路径依赖理论、多重制度均衡理论、合约性质理论可作为解释公司治理演进的理论根据,其各自的解释力如何,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劳动用工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日两国企业用工制度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我国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并以浙江万向集团为实证模型,论证了差序结构之构想的可行性。一、美日企业用工制度的特征在世界各国现存的诸种劳动用工制度中,美国和日本的模式分别属于“两极”:长期雇佣与短期雇佣。美国企业实行自由雇佣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规定雇佣时间、工资标准以及有关的福利待遇水平。合同期满后,如双方愿意,则可续订合同。任何一方不愿意,雇佣关系即告中止。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变换工作单位和职业,…  相似文献   
7.
风险资产组合的均值-WCVaR模糊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框架下,建立了以Worst-Case VaR(WCVaR)代替方差作为风险测量指标的均值-WCVaR模型.同时,将对数型隶属函数引入到模型中,以证券组合期望收益率极大化和WCVaR极小化为目标,建立了对数型满意程度的模糊决策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更好地反映了投资者对目标值的取值意图.依据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迄今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辽宁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不佳的困境。党的“十五大”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辽宁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全国占较大比重的省份,其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艰难自不待言。尤其是朱 基总理视察辽宁,提出要在三年内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使辽宁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因此,研究辽宁国有企业目前所处的困境,解释这些困境形成的诸种原因,探索如何摆脱困境,以及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构成本文的逻辑线索和中…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终极股东通常可以同时动用股权控制链和社会资本控制链来获取并强化其对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共60家上市公司的其他主要大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获得的48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实践中,终极股东普遍存在着动用社会资本控制链来获取并强化其终极控制的现象.并且,终极股东在强化其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控制过程中所动用的社会资本存量并不一致:对其他主要股东动用的社会资本最高;其他董事次之;非直接委派的经理人员最少.不同性质的终极股东动用社会资本及由此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集群企业成长中的阶段性与信任机制变迁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企业集群的出现,为研究集群演进与信任机制变迁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基于"人情"扩散而形成的关系型信任,促进企业集群迅速形成的同时也阻碍着集群的健康成长.本文致力于通过分析交易成本和社会嵌入对信任机制变迁的影响,揭示在集群成长的阶段性和网络化背景下,集群企业信任机制变迁的一般性轨迹.分析认为关系型信任机制与集群的发育期相适应,集群的演进更加需要计算型信任机制和制度型信任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