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最近二十年,中国内地学者对六朝文学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南朝。这是因为受文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南朝文学的评价过低,导致对它的研究不足。六朝文学研究的近况,从新近出版的三部新整理的古籍可见一斑,它们是《金楼子校笺》《玉台新咏汇校》《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它们都算是南朝文学研究的基本文献,其整理一方面仰赖于相关的研究积累,另一方面也必然会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化,因此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社区管理体制新模式,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简要回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历史变革的基础上,总结了现存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问题,并结合历史和现状客观分析阻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症结点,认为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调整社区管理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建设资源,加快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  相似文献   
4.
河湟地区既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是明清时代背景下,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青海河湟这个特定社会空间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宣传。一方面,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青海的传播表现出一些特点;另一方面,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成效不大,与适应这一地域空间而生的河湟文化的成熟性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文化的传入,毕竟是近代西方文化与青海地方文化的一次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箫具有独特之审美属性。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文人对它内涵的理解亦在不断丰富。从早期的与礼乐文化的关联到与文人内在品性的融合以致箫心的产生,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基本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上对箫意义的各种解释;二是箫在各方面给予文人的心理影响;三是箫运用场合的多样性;四是箫与文人活动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戴燕 《职业》2013,(25):52-53
陈某,男,25岁,就读于全国211重点院校,成绩优异。
  第一次见面:收纳面谈,获取来访者基本信息
  笔者首先递给陈某一个基本信息表让他填好。
  借助表格及谈话,我了解到陈某是笔者学校200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成绩优异,他来自农民家庭,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为了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很差,陈某很孝顺,希望能早点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相似文献   
7.
戴燕 《领导文萃》2012,(23):128-130
老赫当了二十多年的村主任。去年,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村民于四花了五万多块钱请村民到镇上最好的饭店吃饭,结果那年50岁的老赫落选了。老赫气愤地到镇上反映于四的行为。接待他的镇长没听他把话说完,就打断他说,请吃饭算不上贿选,这是与群众加深感情,是与群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青海省基督教徒宗教皈依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青海省基督教徒的宗教皈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活的压力、挫折或生命危机状态是促使基督徒皈依的普遍因素。皈依基督教后,教徒在身心等方面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最为显著。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完善个人道德并不是促使他们信仰基督教的最初原因,但是在皈依基督教后都比较注意个人日常行为规范,说明宗教皈依对基督徒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型塑作用,其行为方式的自律性和规范性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化作为人类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全面的发展过程,它还包括人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的精神文化领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然而,任何一种新型的思想和意识都不可能、也绝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它尚需要社会的不断鼓励和张扬。作为思想传播载体的新闻出版、期刊杂志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新思想、新观念的舆论宣传工作。因此创造刊物特色、实现整个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对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公众道德、提高社会成员素质、促进文化传承和创生,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刊物风格与编辑工作现代化刊…  相似文献   
10.
在以宗法父权制结构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父权至上的权威人格,"三从"、"四德"的纲常伦理以及宗法父权制度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与建构,确立了以"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为核心的性别文化,并成为汉代以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基于专制强权统驭下的男尊女卑的心理定势,经过不断的强化和延续,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藏在人们的心理结构当中,导致了性别文化心理结构的长期稳定状态.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近代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面前开始的.西方基督教的传播,对近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对女性自身心态的转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妇女解放运动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