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风险意识及其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全球化风险和社会全面转型双重背景下,我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但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主流传媒宣传的影响,风险意识教育的滞后和相关制度的缺失,公众的风险理性意识程度较低,对风险的跨时空性认识不够,缺乏承担风险责任的主体意识。成熟和完善的风险意识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极为重要,可以通过学校和现代传媒加强公众对风险的理性认识,开展风险实践活动,营造风险文化氛围,建立风险责任管理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日益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业人数逐渐增多,集聚效应凸显,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渠道在拓宽。2008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为8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占GDP的比重连续三年保持近30%的增速。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江苏省的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危中之“机”。  相似文献   
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无论从这两者的定义、具体内容、实施的主体、历史记载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的文化过程、思想发展都存在独立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两者之间在指导思想、作用、目标体系、内容构成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就此,本论文着重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关系进行细终洼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吉登斯的风险思想及其理论,源于他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现代危机”的现代性批判和反思。他将风险置于现代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进行考察,并以此来反思和重构新的现代性。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吉登斯对现代性后果的分析,探讨他有关现代社会风险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四人帮”统治文坛的日子里,文艺园地百花凋零,一片荒芜,“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简直成了不毛之地。可是,偏有例外。一批据说是由江青“呕心沥血”、“亲自培育”的所谓“革命样板戏”,却于此时破土而出了。这批作品一出,“四人帮”在文艺界的喽啰们顿时倾巢出动,吵嚷喧嚣,把它们捧上了天。什么“无产阶级文艺的明珠”呀,“高峰”呀,什么“无产阶级文艺的创业期”呀,“新纪元”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对头脑正常的人说来,判断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7.
多元现代性理论摆脱了古典的现代性理论,转向了对不同现代性的文化诠释.多元现代性理论把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化当作不同的社会结构演化的结果,这就颠覆了只有一种西方武的现代性模式的假设.多元现代性展现了不同群体和社会运动对不同社会和文化的重构和界定,其开放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尤为突出.因此,不同的现代性之间的紧张和冲突实际上反映了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和取向.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称文学是“人学”,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文学反映的对象主要是人以及人的生活和斗争。所以,努力塑造深刻动人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成为文学创作(主要指小说、戏剧等再现生活的艺术)的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典型?恩格斯在一八八五年《致敏·考茨基》的一封信中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3页)这里,恩格斯借用黑格尔关于“这个”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地指明了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它是典型化了的个性,又是个性化了的典型,是典型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研究是对现代性理论新的发展,这一理论强调全球化语境中现代化的发展,催生了本土化、通俗化、混杂化趋向,彰显出对元叙事的怀疑和批判.进一步,多元现代性理论着眼于全球社会系统,考量其内在复杂的紧张和冲突,强调社会成员的自我观察引发的公共领域变迁,最终将思考的重心置于全球世界体系,而非不同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特征与生态治理保护的一体化推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结合部,扼长江出海口,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河湖水网相连,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是中国和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依托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淡水资源,长江三角洲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向其加速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区域联动开发、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和社会综合发展的核心区域。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资源迅速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在不少地方,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短缺的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的约束日益突出,生态安全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并提出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的特征、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