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50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里常有“看官”这个称谓出现,那么,这看官究竟是什么官呢?看官也作看倌,是话本中对听众、小说中对读者的称呼。话本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既然要说唱,就难免要跟观众互动,于是“看官”应运而生。而中国古典小说脱胎于宋元话本,自然就保留了这个很有意思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3.
西欧中世纪的大学有三个称谓:universitas,studium和studiumgenerale。通过梳理它们的文献出处以及年代可以发现,虽然这三个专有名词的出现在时间上有先后次序,但是在中世纪时期它们并没有相互替代。它们各自指向了中世纪大学的不同侧面,即学人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学校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普遍承认的地位和特许权。对此的阐释是建立在分析拉丁语文献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对史料的释读也勾勒出了大学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欧洲的起源史。  相似文献   
4.
宋代北江蛮是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一支.北江蛮彭氏为"蛮酋"大族历来是学界所热议的主题.北江蛮的族属源流问题虽在争论中出现"彭氏江西说""彭氏土著说"等诸多说法,但北江蛮彭氏应是"土著"与汉人等融合的结果.北江蛮彭氏在地理分布上为忠顺、龙赐、溶州、高州等十八处羁縻州,而非正史所载二十余处.同时,北江蛮彭氏世系记载存在诸多错误,例如自允殊至仕羲乃四世而非五世等谬讹.  相似文献   
5.
唐史孝章家族在九世纪时崛起于魏博藩镇,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史料记载的歧异,其族属存在着奚族说、粟特说、突厥说和回纥说的争论。综合辨析各种史料记载的史氏家族族属信息,可见诸说均有扞格难通之处。考察史氏家族与灵武、建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以北海为望的原因可知,其很可能为粟特人。新出土《史孝章墓志》所载史氏出身信息亦证明其来自中亚,进一步印证其为入华粟特后裔。史氏家族迁至河北后与当地的奚人关系密切,应是两《唐书》记载其为奚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依然有未解的千年之谜。经对左江花山岩画中铜鼓的族属、类型、传承发展、文化功能等进行多角度考证,确认左江花山岩画所绘铜鼓为骆越人所有,其类型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和东山型早期铜鼓;岩画中的铜鼓不仅是部族首领权力的象征,还是通天礼神、汇聚人心、指挥军阵、人神共娱的重要礼器、响器及乐器;东汉马援缴骆越铜鼓后,左江流域骆越后裔仍有用鼓、尚鼓的习俗,这是对左江花山岩画铜鼓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与此同时,骆越人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亦为铜鼓在这一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大多都是围绕新词语的形态做探讨,未触及新词语产生的深层认知机制.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将事件域认知模型、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整合结合起来,建立“原型事件域整合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释网络新称谓构式的认知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包四海 《老年世界》2014,(16):28-29
当人们谈起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就会说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在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有一处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_‘‘广福寺”,统称百灵庙。原名“达尔罕贝勒庙”,蒙古人称谓“巴图哈啦嘎庙”,汉族人称谓“百灵庙”。现在的“百灵庙镇”名称也是以此庙而得名。如果是蒙汉文字兼通的细心人,看“百灵庙镇人民政府”牌子,就会发现牌子的蒙汉文字意思有很大差别。蒙古文写的是“巴图哈啦嘎巴拉嘎斯”意“固关镇”,而汉文字写的是“百灵庙镇”。这小镇的蒙汉文名称,相互既不是翻译,也不是音译,怎么会有这么大差异呢?当你了解“贝勒庙”到“百灵庙”嬗变历史后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9.
对"农民工"称谓演变的微观话语分析发现,农民工政策话语在建构社会的同时,也受制于社会结构.我国政府处理农民工事务的行动逻辑正逐步从"服务于经济发展"转向"关注社会民生".政策变迁映射和推动了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在经历"严苛管制""自由流动"历程后,正朝着渐进式市民化方向发展.研究还发现,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微观话语解构是政策分析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唤起更深刻理性的政策协商,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姓名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证明。称谓是以本人为轴心确定亲属以及非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姓名和称谓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了两国人民在对姓名及称谓的认知不尽相同。中国古代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这一习俗在亲属称谓以及社会称谓习俗上也留有烙印。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人名的避讳为切入口,分析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的特征和差异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对中日两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