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陈家明  蒋彬 《民族学刊》2020,11(5):120-126, 159-160
体育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学界目前主要就体育现象本身进行对比或论证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而缺乏符号学这一简约方法的深层次解读。国家认同是各种象征符号的集合。体育是一种天然的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含义。因而从符号学视野探究体育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核心是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体育的物源符号化、自然寓意、伴随文本意义、元语言解读、共同记忆塑造功能,有力促进现代国家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认清体育符号的标出性历史反转趋势,采取适当宽幅的文化选择,加强体育元语言的解读,充分利用体育符号媒介作用,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强化中华“多元一体”认识,厘清国家政治边界,从而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博客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表达自我的一个虚拟的网络情境。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自我的基本工具,也是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基本符号。以符号学作为视角来考察博客,这个交流情境其实是"姿态"缺失的符号的集合体。其中,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符号,它在博客中的使用有自身的特性。通过语言文字,人们能够实现表达"自我"的目的。博客最显著的特性是互动性。这种互动,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的,同时,语言文字互动也完成了人的"自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初,德国法学家创造的法律行为抽象概念名称Rechtsgesch ft,因其违背符号学基本原理而不科学,应更名为设权行为。  相似文献   
4.
《墨经》名学探讨了名之界说、名实关系、名的分类、正名原则以及名之谬误,其中包含深刻的指称论、语义、语用和语境等符号学思想。从现代符号学观点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筠泉 《学术探索》2005,2(3):10-14
符号学虽然是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中成形较晚的学科,但中国古代哲学中已有较为丰富的符号学思想。加强符号学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哲学研究的精确化和科学化。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研究,同时符号学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6.
李幼蒸 《文史哲》2007,(3):43-60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为卓越的古代史研究中,顾颉刚先生的“典籍科学考据学”成就尤为突出。顾先生在史学研究中始终一贯地坚持一种彻底的理性主义态度,而他的史学实践的方式和目标,更奠定了此后中国古史学与世界主流历史理论进行深入沟通的基础,并与今日体现在历史符号学领域内的诸多要求颇多契合。历史符号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始文本进行意义和功能的分解与组合,其重要分支之一正是史学材料学的分析研究,顾颉刚先生毕生的事业可以说都属于这一方向。在此基础上,中国古史学还将进一步积极参与到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建事业当中去。  相似文献   
7.
论张艺谋电影的符号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重要符号学理论的梳理和研究,可把电影符号归纳为浅息符号、征兆符号、替代符号、情绪符号、比喻符号、象征符号、语言符号七类。据此探寻张艺谋电影符号运用的规律,张艺谋电影明显具有形式性、独创性、连续性、多义性有机结合的符号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来源和研究特点的进行了探索,对结构主义所开创的跨学科方法论进行了解读,并对其发展前景的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学是符号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少数民族生活、文学中处处都充满着符号学的影子。文章从语言及言语、风俗与礼仪、对歌定情结爱等三个方面去“破译”少数民族生活及文学的符号密码 ,去探寻少数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廖恒 《北方论丛》2006,(3):42-46
奠基于形而上学的传统美学理论面对进入消费社会以来的审美经验已经无力作出有效的回应,而在先验终结、特别是语言学转向之后盛行的符号学方法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隐蔽地抽空了生活经验,成为有内在矛盾的新整体主义思想;广义现象学和存在论提供了非先验的超越可能性,但必须接受不断涌现的新经验的检验以保证其作为知识的严格性而不是变成新的形而上学。要理解当代正在发生的审美经验,需要回到历史与生活情境,发现当代的新感性并以此作为当代美学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