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史娜 《经营管理者》2011,(2X):342-342
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内容"新说"+"新用"、加强校企合作、合理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三种方式实施创新的项目导向型教学,促进该教学方式的良好运作,从根本上改进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推动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商品交易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我国社会的经济价值观领域也开始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内在的诚信观、契约观和竞争意识等价值观的觉醒和发扬,使我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外来影响.根据<中国公民价值观蓝皮书>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市场经济价值观转变基本成功,但是它与未来的现代经济价值观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降低油耗损失对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油品损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蒸发损耗、残漏损耗和混油损耗三方面,并着重对蒸发损耗进行了分析。针对油品损耗的原因提出了优化油罐操作和管理、降低油罐内温差及其变化幅度、采用油气回收技术等防治措施,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油气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政治制度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亦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变革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根源,确立科学合理的主导价值观并使之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冲突的价值观进行合理整合,建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体系,这些是应对当今社会价值观变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关键词,以浓缩的形式表达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发展、繁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欲达目的.在三者关系中,文化自觉是前提,它既有逻辑上的优先性,又是文化建设实践的主要着力点.文化自觉的真义在于“自知”,“自知”的主要障碍往往源于某些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需要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文化与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四种关系上实现观念转变.这些观念的转变,既是文化自觉本身的要求和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有的胸怀与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设计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的实证筛选,运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为定量指标建立了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模型,为定性指标设计了专家评判表,进而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学习和领会<自然辩证法>,弘扬科学精神,对我国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娜 《社科纵横》2010,25(1):5-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却从来没有停止它的脚步。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现象更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但是马克思不是万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经济危机理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重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理念,探讨其当代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的感性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根源于资本原则的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批判和扬弃,指出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实践劳动是人的自我对象化的存在方式,只有实现人的感性解放,才能实现人对其本质的真正占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