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晓政 《决策探索》2013,(20):75-76
汉承秦制,地方行政主要实行郡县二级制,一郡之内军政财大权均操诸太守一人。太守之得人与否,直接关系一郡治乱兴衰。汉代吏治历来为后世所推崇,正如《旧唐书·良吏传》中所赞叹,“选任之道,皇汉其优”。有鉴于太守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考察汉代吏治,太守无疑是最重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3.
张晓政 《人才瞭望》2017,(19):85-87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执政郑国22 年,使郑国从内乱不息、外患不止到社会安定、道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特别是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展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与智慧,也因此深受时人和后世敬仰. 历史上常把他和管仲并论,如称"《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 下半部得一子产,都是救时之相",甚至称其为"春秋第一人","春秋卿大夫未有能及之者". 值得一提的是,与子产同时代的孔子也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他"足以为国基",乃"古之遗爱也".  相似文献   
4.
察举与科举     
张晓政 《人才瞭望》2016,(23):67-68
选人用人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千古难题.古代许多典籍都对选贤用能作过专门论述.如《墨子·尚贤》说:“尚贤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说:“国有三不祥……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吕氏春秋·求人》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历史上,但凡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选好人、用对人.唐太宗曾感叹:“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王安石曾说:“夫才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纵览历代兴衰,诚如《汉书·京房传》中所说:“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  相似文献   
5.
官迷张敬儿     
张晓政 《领导文萃》2014,(10):92-94
正张敬儿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也不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权欲熏心、终致灭亡的一生却颇值得一读,值得人们思考。张敬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南北朝时期,原名张狗儿。由于名字过于粗俗,后被宋明帝改为张敬儿。他还有个弟弟叫张猪儿,联系到他的父亲叫张丑,可见,张敬儿的出身相当低微。据《南齐书·张敬儿传》记载,张敬儿"年少便弓马,有胆气,好射虎,发无不中"。凭借这一优势,张敬儿参军入  相似文献   
6.
魏徵的担当     
张晓政 《人才瞭望》2014,(1):105-106
魏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其实,他不仅敢言,更敢于担当。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其党羽纷纷逃亡民间,李建成原势力所在的崤山以东地区更是人心惶惶。尽管朝廷数次下令,对二人余党"一无所问",但一些心怀侥幸者仍争相告捕以邀其赏。为平定人心,李世民再次下令,重申对李建成、李元吉余党不得告发,违者以诬告罪论处,同时派魏徵宣慰崤山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7.
8.
9.
梁武帝之笑     
张晓政 《领导文萃》2013,(11):91-93
公元502年,大司马、梁王萧衍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禅让大戏,从14岁的齐和帝手中夺去皇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和之前篡位自立的曹魏、晋、宋、齐皇帝一样,依靠兵权夺取政权的梁武帝对身边的重臣也是一百个不放心,处处担心提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中就包括对自己的六弟临川王萧宏。说起这个萧宏,还是个美男子,史称其"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  相似文献   
10.
陆贽是中唐名相,为人刚直激切,任宰相期间指陈时弊、整顿吏治、革故鼎新,“事有可否必言之”,在政治、经济、军事、民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极富见地的主张.他善于选人用人的很多观点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首先,强调“人皆含灵,唯其诱致”.在陆贽看来,人才并不神秘,关键在于能否被发现、招引、善用,犹如璞玉,抛掷即为瓦石,雕琢却成圭璋;又如水源,壅塞则为淤泥,疏浚即成川泽,一语以概之,“好之则至,奖之则崇,抑之则衰,斥之则绝,此人才消长之所由也”.无独有偶,东方朔亦曾有愤激之言:“贤与不肖,何以异哉!……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汉初三杰”中,萧何曾任小吏,韩信曾寄食于人,张良曾浪迹天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