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p * 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包括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稀疏.尤其是社会讨论网;无论在聚敛性还是扩张性方面,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核心一边缘的局部结构均较明显,且有小团体现象产生;社会支持和社会讨论关系都更可能受到中间人的控制或约束.属性变量对社会支持网的影响较多.而对社会讨论网的影响较少.指数随机图模型为基于社会网络来认识农民工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失踪女性"数量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持续升高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和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女孩死亡水平偏高导致失踪女性现象严重,使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文章使用全国5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对普查数据修正的基础上,分时期估计了1900~2000年中国失踪女性的数量和比例,研究各时期失踪女性的特征和主要原因,并讨论了估计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角色视角,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性别失衡背景下农民工心理失范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性别、婚姻状况和与“养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及特征对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的心理失范程度要比女性严重,婚姻状态对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影响没有性别差异,与“养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及特征对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暴露差异理论与脆弱性差异理论,认为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变迁的不一致导致了角色紧张的出现,从而导致心理失范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挤压——初婚与再婚市场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本文使用中国2000年普查数据和所预测的2001~2050年人口数据,结合初婚和再婚市场设计了度量婚姻挤压的指标,测度了2001~2050年中国的婚姻挤压程度,考察了男孩偏好和再婚因素对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婚姻市场每年有10%~15%男性过剩人口,达到120万人。男孩偏好导致的高出生性别比显著影响未来婚姻市场,而再婚人口对婚姻市场上过剩人口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迁移带来的家庭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影响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方式。文章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深圳市外来已婚农村打工者的性别因素对流动后其对仍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及配偶父母的经济支持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女打工者在流动后都增加了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但女性打工者在流动后更可能增加给配偶父母的经济支持。这一结果说明,依靠儿子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外出打工女性正在缩小这种社会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子女的婚姻形式和个人因素对分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研究背景在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献中 ,中国的家庭被定义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意义上的实体 (Lavely&Wong ,1 992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 ,父母与几个已婚儿子所组成的联合家庭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庭模式 ,人们希望大家庭能够世代延续 ,姓氏永远传递下去。家庭和家族的规模也被认为是决定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社会现实中 ,只有一部分家庭能够实现和保持这种理想大家庭模式。因此 ,绝大多数家庭是一种理想大家庭和由于贫穷与家庭人口结构原因等导致的现实之间不可避免的妥协 (Freedman ,1 979)。…  相似文献   
7.
利用在中国农村三个县的社会调查数据,以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及其人口与社会后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招赘婚姻有利于稳定低生育率、降低男孩偏好和出生性别比、改善女孩和妇女的生活环境、缓解老龄化背景下没有儿子老人的养老困难。研究证明,在农村推广招赘婚姻,能够为在长期低生育率下解决中国现实中与男孩偏好相关的人口与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机。  相似文献   
8.
婚姻形式与男孩偏好: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则不存在性别偏好 ;男孩偏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招赘婚姻的流行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男孩偏好水平。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农村降低男孩偏好水平、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群结构是复杂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网络分析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概念演化、探测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总结社群结构研究的进展。在给出社群结构和模块性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社群结构与经典社会网络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的异同;然后,探讨社群结构的探测策略,特别是总结基于模块性社群合并的社群结构探测策略的基本方法步骤;接着,总结了社群结构在社会学和管理学中的应用;最后,探讨社群结构研究和应用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湖北省松滋县的调查数据,对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后,夫妻的婚姻形式对婚后保持与父母共居关系的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嫁娶婚姻夫妻、制度变化型和应时变化型"招赘"婚姻夫妻在婚后与父母共居时间上呈现递增的关系,婚后5年内是最可能改变与父母共居关系的时期.本文最后讨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