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居仁"奋志圣贤之学",以传承程朱理学为己任,是明初诸儒中恪守朱学最醇者。在宇宙天道观、理气关系、义利关系等方面承袭并发展了程朱学说。他"一生得力于敬","主敬"为其学术主旨。他重视"为己"之学,努力把儒家成圣成贤的人格修养理论变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把朱子学说向着专讲心性道德、追求士大夫道德人格的方向发展,并且躬身践履、笃志力行,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成为明代从祀孔庙的四贤之一。开创了"余干之学"这一学术派别,成为明初朱子学最有力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人才思想上承孔孟之余绪,近采二程之遗教,对人才的标准、人才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人才的选拔、使用和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南宋人才匮乏的状况和造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形成了注重德才兼备和任贤使能为特色的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3.
罗钦顺是“江右硕儒”、“宋学中坚”,也是明代第一个从气本论观点出发提出“经世实学”的学者,开创了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他提出了政失妖兴、虐政召灾的著名理论及建立善政的主张;提出了宽征裕民与平赋薄赋、为官修德之说;重视学校的教化功用,强调学术要关注百姓民生,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我国书院制度的建立者,书院传统的开创者,书院精神的奠基者。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的动机是:补官学之不足,纠科举之弊端;以书院为基地,发展儒学,宣扬理学,与佛教争夺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上的领导地位;弥补失落的官学社会教化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德治是朱熹治国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君主的修德示范是治理天下的前提,关键是提高官吏的道德修养,而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养民和恤民,只有通过兴学校、崇教化、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他也重视法治的作用,提出了德礼刑政相为始终和严本宽济的新主张,强调德治与法治结合。他的德治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代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防范科考舞弊,采取了较周密的措施,如分散考官的权力,创立殿试,废除唐朝的行卷投卷和公荐制度,实行对考官的锁宿和回避制;为防范举子作弊,强化了连保制和搜检制,实行御史巡视制;为保证评卷的公平,创立了糊名法和誊录法.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图解经,是宋人的一大创造。理学家以图解《周易》,以图解五经,杨甲等编撰《六经图》,使后世以图解经盛极一时。后世其书之流传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从昌州石本到信州碑本,一从程森刻本到吴继仕刻本,再到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收书本一种,而碑本则无存。新发现之碑本有拓片12大张,三百余图,与书本比较,无论图与说,皆有不同。兹为述于后,以饷同道。  相似文献   
8.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倡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主张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实现德育教育的方法主要是立志、克己、内省、涵养、主敬、格物致知等。总结朱熹的德育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当代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