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7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已然清楚邓氏理论体系性追求与规范性论述的基本走向,因此诸如"多代人的正义观"(如:"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主流人权观强调生存权的基础性,而支撑这种权利观的乃  相似文献   
2.
无须讳言,我是所有评论和研究邓正来理论者中最关注邓氏的论辩方式的,除了邓氏知识论辩本身特有的知识社会学品格和魅力之外,显然有这样几大原因:邓氏的论辩方式首先是从大师的知识发展脉络中追究出来的,这如所周知涉及到知识增量的问题,而邓氏的大师研究对象中又绝非仅仅哈耶克的社会理论和法律哲学(当然对哈耶克理论的研究最为投入也最...  相似文献   
3.
一如前面的两个学案研究中所反复强调指出的那样,在我们的生存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形下,我们的生活重构其实十分困难,整个社会转型从晚清民国以来始终仅仅是在过程中。而且这个过程一直在反复甚至倒退,然后从头开始。或者说具体了,我们的诸多问题包括学术问题、文学问题、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其实依旧,我们始终走不出的是我们自身的生存悖论和循环往复的轮回怪圈。  相似文献   
4.
三 究其实,最为关键的问题,自然是也只能是何谓真正可欲的社会秩序乃至世界秩序?而所有的"可争辩性"问题,均是往可欲性的并具有正当性的社会秩序乃至世界秩序方向型构努力.坦率地说,汪晖的详尽研究其实跟哈耶克一样,基本都是在重述各自的文化传统,问题的焦点即在于哪个秩序原理更可欲且更具正当性.邓正来所长期致力的社会秩序转型乃...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指出,《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以其“新拓扑历史主义”的视角和话语理论,而成为中国学术界前反思性阶段即仅仅消费、搬运后现代学术阶段的结束而进入反思性阶段的标志性著作。作者周宁以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出色的知识系谱化能力,有效地回答了“中国”和“中国形象”的问题在西方现代性以及东方主义话语谱系中是如何形成和被建构起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诗人和诗论家的毛翰,根本就不被西方的时髦理论和创作牵着鼻子走,甚至是完全拒绝西方的现代、后现代思潮的,尤其是其诗论,无论是国内向度还是国际向度,均特别彰显了个人立场和中国身份.从他选析的<历代帝王诗>以及诸如<帝王诗、帝王气象及专制情结>、<民国首脑们的诗>以及<诗祸余生石天河>等一系列笔锋犀利、鞭辟入里、充满锐气和才学的重要文章,其从诗歌介入历史,未必就是为了颠覆权力关系.其<诗美创造学>、<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特别醒目的是,因为其是诗人出身,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中便随处可见其相当浓厚的经验色彩,是随手拈来和谈笑风生之中的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官场小说的传统在汉语文学中可以上溯至晚清的谴责小说与黑幕小说,及至新时期,则有改革者小说、反腐小说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阅读热潮。可以看出,一旦政治的高压松弛下来,以官场为题材的小说便“供需两旺”——在创作冲动与阅读需求两方面都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在世纪中国网的世纪学堂上看到,居然有人在那里提出请贺卫方教授辞去《中外法学》主编以检验其学术水平云云。不知其背景如何,是否跟周叶中事件有关系?在笔者看来,其用心险恶、居心叵测,当是没有疑问的。所谓学术水平,就像周叶中教授等人所做的那样,不说抄袭了王天成先生  相似文献   
9.
本系列论文则是对孙绍振先生丰硕的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着重剖析其理论体系中的形式主义因素和解构主义精神,前者表现为对于研究范式的自觉铸造与贯彻到底,后者则表现为对僵化的正统马列文论与横移的西方文论的颠覆与拆解。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文论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所欠缺而又亟需的研究范式提供一枚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本。  相似文献   
10.
从表面上看,孙绍振似乎老是在转换话题和课题研究,我们从那篇带有文献性质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算起,近30年来,从文学本体论研究到变异、错位范畴研究到幽默理论研究和实践,再到《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后者甚至持续到现在,不仅受教育部委托主编中学实验语文课本,而且为此专门建立了“语文教学博士点”……实际上,在各个时期甚至不同领域里的学术演进,孙绍振几十年一脉相承,几乎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形成对不同成规和传统话语的一波又一波冲击,其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理性精神让人深为叹服。一涉及孙绍振的学术背景以及学术理路,也许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