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鼐说: 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纂·序目》) “精”与“粗”即精神与形迹,犹之盐与咸。卤咸味寓在盐中,神、理、气、味寄于格、律、声、色之内。离开格、律、声、色,就无以体现神、理、气、味;但格、律、声、色又服从于神、理、气、味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 我在前几年曾就屈原《九章》作了《新笺》(部分刊于《淮北煤师院学报》80年一、二期),觉得《九章》无异于屈原之自传。特别是《哀郢》、《思美人》、《怀沙》、《惜往日》诸篇,紧紧相承;其中,不仅表明了屈原的行踪,而且反映了用原的志事,并与当时历史事实——吻合。按此推求,屈原晚年事迹,历历可睹;反读上述诸篇,弥觉文从字顺,层次井然,易读易懂。近两年来,看到一些同志文章,其中,或言屈原“上沅”是为了追寻庄(足乔),或谓屈原东下陵阳,折回鄂渚,再涉江而至溆浦……皆与鄙见不谋而合。但在具体时间上,在行为的动机上,在事件的相互联结上,与鄙见亦非完全相同;自然,还有一些与鄙见很不相同的说法。因此,有必要专就屈原晚年行踪与卒年这一点,按时间顺序,再作一次说明,并对某些问题略加补充论证,以质于当世学者。  相似文献   
3.
自从曹丕论文言气,后之言气者愈来愈多。气之为物,本难捉摸,严几道即曾劝人勿再使用这个气字。但文章之气是客观存在,曹丕“以气为主”又是文论源头,不讲是不行的。然而讲者往往“言之愈高,即之愈渺。”毛主席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文气之所以越谈越玄,即由“从定义出发”,在概念上打圈子,而没有顾及实际。实际是什么?一是曹丕《典论·论文》这篇文章,二是曹丕  相似文献   
4.
《古文观止》是文言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一部书。过去,几乎“家弦户诵”,过去的知识分子大都读过它。现在,还一版、再版,青年人读过或正在读它的人也不少,可见它在今天影响还很大。文学古籍刊行社在《出版说明》中说:“从前,这部书是供给初学作文的学生读的,曾风行一时。现在也还可以当作一种比较简明扼要的选本,供给初学者对我国散文文学进行初步研究的参考。”也有人说它“每篇有简要评注。编者虽精力有限,选材未能至于完善,但颇有见解,多慷慨悲愤之作,  相似文献   
5.
桐城派三题     
前年曾写了《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一文。现在因为《江淮论坛》正开展对桐城派的讨论,故再就几个问题,略陈鄙见。其中一些看法虽也博采通人,但多出于胸臆;订谬砭愚,望之贤哲。桐城派在历史上的革新意义“桐城派”曾被誉为“一代正宗”,但后来又被目为“桐城谬种”。其实,把它目  相似文献   
6.
释“无”字     
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无”与“垆”,入“虞”部。《玉篇》“无,武于切”,是六朝音已如此。 按《说文》“无”下云:“或说规模  相似文献   
7.
“通心疾首”《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痛恨到极点”。其说本于《辞源》:“谓恨之甚也”。引《左传》(“吕向绝秦”中语):“诸侯闻之,斯是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相似文献   
8.
<正> 章太炎、刘申叔把苏洵说成纵横家或兵家。以先秦之流派,套后来之人物,方法错误,立论自难允当。另一些人(齿斤)(齿斤)于苏洵与王安石之相互关系,简单地以人划线,因而便对苏洵之思想不作深入的研究,这自然更不是科学的态度。其实,苏洵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思想家,他的义利观,他的反理学思想,他在易学与军事策略方面所表现的辩证观念,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相似文献   
9.
释食言     
《左传》:“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又“我食吾言”。杜预训“食”为“消”。 沈钦韩《左传补注》引《尔雅释诂》:  相似文献   
10.
略谈包世臣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兵农之所宜,通王伯(霸)之所造,储将相于渔樵,定治安于莽草。身用术行,酬价尽职。驱策百万于边陲,抚摩亿兆于祍席。贤哲连茹,奸佞绝迹。外无窃发之虞,内寝追胥之役……否则撰临驭之规,陈治平之理,乐情志以终身,垂信则于来世。”—— 《七辩》这是包世臣所说的“君子奉天之大道”,即他的学术途径与政治理想。这里所表现的政治热情与胸襟气概,与李白的《大猎赋》颇为近似。李白的政治著作没有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