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科技进步有影响著作权制度变迁的传统,但在"作者中心主义"理论的视域下,否定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属性成为其主要结论,从而造成不利于文化市场繁荣和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的负面效应.考察国际著作权保护环境和国内民法人格权的基本理论,在著作权产业政策、著作权法的独创性、赋予人工智能有限的创作主体资格进而拥有著作权具有可行性.在著作权制度设计上,人工智能享有著作权、人工智能的所有人享有拟定的监护权,以及合理的报酬权.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得到迅速地发展,为了保障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就要加强对这个行业的管理,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很重要。而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本研究对企业财务管理概述、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ESP理论概念,特征和教学方式的分析,明确了ESP理论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进一步阐述ESP理论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左停 《中国扶贫》2017,(19):34-37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强调了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关键作用,形成了中国全面扶贫、大扶贫的理论、政策和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8.
将垄断竞争框架下的两区域、两行业模型扩展为多区域、多行业的产量竞争模型,更好地解析了空间经济集聚与分散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估计贸易成本系数的线性计量模型,并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估计,得到了预期的贸易成本系数。把估计系数与统计数据代入模型来模拟空间经济的集聚与分散格局,结果表明:作为厂商定位主要动力的经营利润呈现从中心到外围的负梯度,空间经济的中心—外围格局短期难以改变,贸易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可能使中间区和外围区也对厂商定位变得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农民群体的大量“离土”迁移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乡土社会的具体情境中,农民的生计活动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本研究采用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农民的生计过程为载体,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特征、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试图通过窥视社区中农民的生计社会,说明中国农民生计过程中行动特征和逻辑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什么"是哲学的前提性之问,我们不可能企求一劳永逸地对其做出一个完美无缺的解答,但却可以从方法论向度对之研究的特定领域进行界定。从无限的终极维度研索宇宙人生,乃是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视域之所在。但是,近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终极本体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批判和解构,致使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式微和衰落的状态。海德格尔从主体人即"此在"出发,通过"此在"对"在"的去蔽和揭示,使"在"之本体得以澄明和敞开,从而确立了一个"此在"与"在"同源共生的一体化体系。马克思则以"现实的人"为起点,通过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构建了一个基于实践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新唯物主义",从而为破解终极的本体之谜提供了新的通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