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28篇
统计学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赢思维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观念基础和精神动力。从理论上看,双赢思维是理论研究范式从思辨理性转向实践理性的标志性成果,真正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价值维度;从实践上看,双赢思维反映并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诉求;总之,双赢思维是集科学性、价值性和时代性于一身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蕴的科学命题。如果把“大众化”的理解仅仅限定在理论宣传的层面上,仅仅归结为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那么,这种对“大众化”的态度是片面的和肤浅的。从理性、科学解读的角度看,“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的内在要求。因此,从理论根基、精神实质和问题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对于全面、科学地把握“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的深刻内涵,确保“大众化”实践的路向正确、收获善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哲学应用理论研究为中心线索,展开了对应用哲学的理论探讨,着重论证了:开展哲学应用理论的研究,促使哲学走向现实生活,是哲学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哲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着哲学应用理论的存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上层基础理论、中层应用理论和下层部门理论三个层次,上层基础理论就是通过中层应用理论而作用于实践的。所以,哲学应用理论也可以称为应用哲学。而应用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作为联系客观实际和具体科学的中介,必将极大地丰富甚至改造哲学的内容与形式、开辟哲学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5.
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 ,包括抗体、疫苗、药用蛋白等较之其他生产系统具有很多优越性。本文着重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方财富观念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经济学语境转换为切入点,考察自古希腊至20世纪末西方财富观念的变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财富观念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首次把它们归结为以"实物形态"、"货币形态"、"价值形态"和"知识形态"为主导的四种类型.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上述四种财富观念类型彼此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西方财富观念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价值理性是哲学应用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成果 ,它体现了人类理性的合目的与合规律相统一的本质特征。价值理性规定着哲学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应用结果的成败 ,是哲学应用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兴国 《领导科学》2002,(22):22-23
政令畅通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然而,我们在领导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部属顶牛或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现象.那么应如何防止部属产生逆反行为,让部属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呢?解决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领导者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不等于具体科学,它只影响人们在认识世界活动中的思维方法,因此,哲学应用就是把哲学理论体系中蕴含的基本思维方法引入认识或实践主体旨在改造客体的思维活动中去,对主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产生影响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来,哲学应用就是如何确立最高层次上的思维方法怎样转化为指导主体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的实践的途径问题。只有正确理解哲学应用的具体含义,才能把哲学应用同实用主义哲学等其它不正确的哲学思维方式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对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囚素。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这种观点颠倒了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关系。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居主导地位。在“人”和“物”的区分中,科学技术属于后者,因为它也是人创造并为人所运用的,认为科技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主张“物”支配“人”。其次,这种观点,忽视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最后,这种观点混淆了对生产力的经济学含义与哲学规定的界限。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把科技视为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