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法制的思想张德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揭开了一场新的中国伟大革命的历史篇章,中国的经济与法制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进程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研读邓小平同志这一时期的著作,可以从中体会...  相似文献   
2.
智力开发是一项复杂的战略系统工程,也是当今人们极为关注和悉心探索的一个领域.本文立足于社会经济系统,从“时间维”的角度出发,就智力的追踪开发、反馈开发、时序开发、终身开发、时效开发等问题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法张德霖(国家经贸委法规司)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说到底,就是要培育和完善竞争性的市场体制。而建立和完善并有效运用市场竞争法则是培育竞争性的市场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标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一个科学命题。我理解,生产力标准论有两层最基本的涵义:其一,生产力是检验“什么”的标准,即检验客体(被检验行)是什么,其二,“什么样”的生产力才可作为这种检验标准,即检验主体(检验者)是什么。简言之,即“生产力标准与标准生产力”问题,构成了生产力标准论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也是我们党所面临的艰巨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和主线,全面阐发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从而为我党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论”、“计划——市场排斥论”,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论”和“计划——市场结合论”,进而把商品货币关系由狭小的消费品领域,扩展到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其他物质资料及某些非物质资料领域,从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资源配置系统,这是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生、发育的理论始点和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中外第三产业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第三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特点,进而更好地探索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有效政策和措施。 中外第三产业结构比较,包括动态结构比较和静态结构比较两方面,其比较内容主要包括产值结构的比较和就业结构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生产力系统的层次、生产力方式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生产力系统有五个层次,即生产力系统诸因素、企业或经济实体、产业或部门、国民经济总体、全球经济总体;生产力方式表现为四种具体形式,即属性方式、数量方式、时间方式和空间方式;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就是对生产力方式的具体形式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结构是系统的诸要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是系统的重要内容。不言而喻,产业结构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系统能否有效的运行,并输出令人满意的产出。本文从我国历史上已经演变而成的产业结构出发,着意探讨一下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趋势,从而去谋求建立一种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一、农、轻、重结构演进趋势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农、轻、重结构历经变革。变化甚大。其总观态势是呈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