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7,(1):123-125
吴体是我国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诗评家方回的评点著作《瀛奎律髓》中的重要术语之一。清代纪昀等历代学者对其所指解释不一。本文认为方回《瀛奎律髓》中“吴体”指有拗联或全拗的七言诗,与拗体所指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用名、产生基础、与其他几种修辞现象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对回环格进行探讨。目前回环格的用名不很统一 ,有四种情况。名称使用不同 ,有关回环格的范围大小也不同。回环格的产生基础 ,既有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这样的的客观基础 ,又有人类的思维和美感这样的心理基础 ,还有把二者联系起来的人类的社会实践。常有把回环格与顶真、回文、警策等几种辞格相混的现象 ,是因为这几种辞格之间有交错相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谢枋得是宋代评点修辞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评点著作主要有《文章轨范》、《檀弓解》、《唐诗解》等。其丰富的辨证修辞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胆大与心小、曲与直、繁与简、正与反、粗与细、俗与雅、豪荡与纯粹及句子的长与短、整与散、抑与扬、继承与创新、字句章篇等几种修辞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辨方面。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零声母的音位分析张秋娥普通话的音位系统问题是现代汉语语音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语言学界曾经在50年代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普遍话音位系统中争论最多的是高元音、中元音、儿化韵等问题,零声母的音位分析问题虽没有展开过争论,但散见于各家论著中的分歧意见却...  相似文献   
5.
回环格的定义与分类张秋娥回环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作品中就已经广泛出现。如《老子》一书中就有不少,书中八十一章仅几十个字就有三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辞格更为人们...  相似文献   
6.
罗积勇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8,29(1):121-126
《论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一般是取人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作喻体,而孔子及其弟子所熟悉的领域也就是他们所用比喻中喻体的取向。其喻体取向分为五大类别,依其占全部喻体的百分比排序为:自然、日常生活、六艺及军事、手工业及经济活动、器物,体现出“近取譬”的比喻生成原则及特色。《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特色是在言说方面具体贯彻孔子为仁之方而形成的。“近取譬”是孔子对前贤比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枋得是宋代评点修辞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评点著作主要有<文章轨范>、<批点<檀弓>>、<唐诗解>等.其丰富的辩证修辞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的作文主张、婉曲与质直的表达效果、繁复与简洁的词语变化,文章的正与反、粗与细、俗与雅、豪荡与纯粹及句子的长与短、整与散、抑与扬、继承与创新等修辞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辩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际修辞学与口语修辞学是两种新兴的修辞学,二者十分相近而又内容不同。本文作者认为,人际修辞学在其基本原则、交际目的、基本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口语修辞学将产生启发作用;口语修辞学在其研究内容等方面的成果也将给人际修辞学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锴的语言文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唐徐锴的语言文字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徐锴尊崇许慎<说文解字>;尊许慎"六书说"而不囿于许说;求索字义,既因形求义,也因声求义;解释字义,既用古语,也用今语;区分古今字;字义分本义、别义、引申义.徐锴的语言文字观,既有其正确的、对后人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又有其不足的、对后人有消极影响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会遇到语言的歧义现象。歧义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语言形式的意义模棱两可。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这样谈到这种歧义现象:“‘歧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病理学中的常见感冒病一样。在逻辑学家看来,意义模棱两可非常容易引起谬误的推理。研究宣传及公众舆论的人们,把歧义看成妨碍交际成功的一大障碍。甚至科学界也不会完全摆脱词语表达的争论,这些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