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5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相似文献   
2.
李笠翁以其《无声戏》和《十二楼》等小说,享有世界声誉,被赞为清代白话小说第一人。杜于皇是为李笠翁小说作序作评的"专业户",李笠翁每一部小说集的刻印、每一次小说集的变故或重新出版,都少不了杜于皇的参与。从李笠翁最早的小说《无声戏》一二两集,到《无声戏合集》,到《十二楼》,到最后的《连城璧》,杜于皇都一序到底,一评到底。这在当时和后来的文坛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3.
1978:终结与起点历史上大多数年份很普通,倘不是专治历史的人,平民百姓根本不在意它们的存在,似乎视而不见。但有些年份却光辉夺目,如同一座座纪念碑,受到全民的普遍关注,长久地留在一代人、几代人的记忆中;有的甚至名垂千古,获得不朽的地位。1978年,就...  相似文献   
4.
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以学术范型为重要关节点来研究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最后到 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 ,一是最初的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 2 0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单调了一点。“学术政治化”是百年文艺学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一。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审美现象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文化现象,不是物质文化现象而是精神文化现象;审美现象是真与幻、虚与实、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审美现象相关于主体而非主观的心绪、情感、感性观念,相关于客体也非客观的实体。审美的秘密可能隐藏于主体客体之间——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存在于两方面互动关系所生发的意义之中,表现于那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之中,或者可以说就是那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交流》杂志1987年第3期介绍,美图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有一部正在试验使用的光磁盘资料存储与检索装置。它的外观与机械功能,跟“自动点唱机”十分相似。它的转盘看起来就象个巨大的花蕊,存放光磁盘的两个储子架则对称地安装在转盘的两侧,看上去就象两朵向外侧开放的巨型龙菊,它们合围着转盘,又使整个“自动点唱机”象  相似文献   
7.
关于形式——论审美价值的特性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审美和艺术,感性形式具有更加重要、更加显赫、更加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意义。除了审美价值的载体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之外,其他现象(包括非审美的其他价值现象)虽然并不完全排斥却并不必然要求具有感性形式。这正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与其他现象、其他价值形态的形式的重要不同之处,也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的根本特点之一。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然而这独立性只是具有十分有限的和相对的意义;一般说更加典型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总是具有完整性——完形性质。凡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毫无例外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审美价值形态来说,媒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审美价值的创造中,尤其如此。从审美和艺术的新现实、新实践来看,审美—艺术的新媒介与审美—艺术的新现象、新形式密切联系着。  相似文献   
8.
一、艺术欣赏和批评在整个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和意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孤立地考察某事物,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它。这就需要从联系中考察它——当然不是任意的偶然的联系,而是它与相关的事物的必然的联系。从这种联系的链条中,找到它的位置,确定它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的意义。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来考察、研究艺术的欣赏和批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价值美学亦称为价值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概念是价值及审美价值。价值就是在人类的客观历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肯定性的意义就是正价值,否定性的意义就是负价值,无意义就是非价值或无价值。从学理上说,审美活动与价值活动、审美现象与价值形态同形同构,审美活动属于价值活动范畴,美(审美现象)是无数价值形态之一种。以往美学有两大误区,一是在价值形态之外找美,一是认为审美无功利。如果把美(审美现象)看作是一种价值形态,那么,我们就要从美学的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创作美学,我想这里只能讲一个引子,就叫做“创作美学引论”吧。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对象,观念,方法,构架。 (一)对象什么是创作美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能否成立?这恐怕是大家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一门学科是什么以及它能否成立,就看它有没有自己独立的、特定的对象。我认为创作美学是有它独立的、特定的对象的,因而创作美学有它独立存在的权利。那么,它的对象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创作美学的对象就是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因此,所谓创作美学也就是研究艺术创作作为审美活动的根本性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