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启忠 《学术交流》2001,(1):122-126
从宗族、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去考察,关东古代家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一是家、族、国为一体的宗族家庭;二是家庭婚姻的多维形态,即古代婚姻的多样性与近代婚姻的变异性;三是家庭中封建礼教的淡化与人伦关系的松弛.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关东文化王启忠所谓“关东”,在辞书上解释泛指一般关隘以东地区。具体有三说,一是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以西为“关西”,有“关西将,关东相”、“关西大汉”等说。这一称谓近代不太流行。二是近代以来人们称...  相似文献   
3.
关东文化生态历史基因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东文化在中华共同文化的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内质特点,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晚生型的地域文化。从文化生态学上观照,建构它的历史基因也有独特的形态,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样丰厚,也不同于藏文化那样单一,而是多面多维的综合体。具体而言,一是土著民族丰富多彩的积淀,使其具有农耕游牧渔猎三者相兼所构成的文化模式、“尚武”精神所形成的文化心态、大迁移大流动大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二是中原先进文化的流插,即地方政权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取经”为中原文化流播铺平了道路,负有精英文化载体者的文化传播,关内“移民”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多国外来文化的浸润,使其在外观与内质上闪耀着异国的情调与风彩,具有强烈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佚名所著的《平山冷燕》,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名篇。问世后即被译成满文,1860年由法国人裘利恩(一说为法国汉学家斯坦尼拉斯·于连安)译为法文,是较早的被译成外文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燕白颔与山黛、平如衡与冷绛雪两对才子才女以才相慕、由才生情、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虽然其题材内容无创新可言,但思想与艺术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在小说发展史上应具一席之地。这部小说无论从内容题材还是从故事情节来看,可谓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但它与《玉娇梨》、《好逑传》毕竟是明末清初风行二百年间才子佳人小说的佼佼者,是从由《金瓶梅》开拓的文人创作长篇小说新路上的一段路基,为《红楼梦》的横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代小说崇尚“教化”的传统王启忠中国古代文艺思想讲究“诗教”、“文道”,把先秦的《诗经》与一些诸子散文作品作为经典,并立为后世学习效法的楷模。只是到了宋元以后,科举以“八股”取土,才把先圣的“文章”奉为神明,把诗词贬为旁门左道。在民间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个复杂的问题,文学艺术在表现人性上是从古至今争论不休的议题之一。对人性的看法,在我国古代哲人那里始终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说、王充的性有善有恶论、韩愈的人性上、中、下三等新的“性三品”说、北宋的二程“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人性论、明代罗钦顺“天理”与“人欲”相统一的人性论、王廷相以形气为基础的人性论、李贽功利主义的人性论等十多种观点。从总体内涵上说,人性应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从对人的本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功利角度上观照,人性又有优点与弱点之分,这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小说精于情态的刻画。是传统美学思想在小说创作上的体现。尤其是《红楼梦》,对人物情态的刻画更加出色,成了表现意态、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明妃曲》之一)的感叹,在曹雪芹的笔下得到实现。他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态描写,使人物气韵生动、性格鲜明。当然,情态也是多层次的,有静态的和动态的。有无声和有声的。这里仅就《红楼梦》的有声情态——笑、哭、骂在人物塑造上的意义,谈点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是“天人合一”、“天人协调”。先秦诸子已把上古时代的“敬天”思想承袭发展为“天命”观念,两汉经学极力宣扬“天命”,特别是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说,魏晋玄学也开始了对“命运”的思考,这样,“天命”观念不但成了一种思想意识,还成为一种人生态度和超脱苦难的心态,成了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诗歌与散文自不待言,就连人情色彩较浓的小说也浸润着“天命”理性的感悟,并成为人物与故事中的一条永恒延绵的骨架与血脉。在六朝志怪与志人作品和唐人传奇中,充斥着“天命”意识的浓重气息。在宋元话本和明清长篇小说中,“顺天”、“应运”、“知命”的观念也触处可见。《金瓶梅》在小说思想内容上多有突破与创新,但对传统的“天命观”仍然是因袭承传,成为人物与故事内容的一条思想线索,甚至把世情的生活内容与人情人欲的意识纳入“天命”的轨途之中,消弱了应有的思想光泽。归纳起来,有下列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简析《金瓶梅》“生殖崇拜”文化返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的父系时期存在着“生殖崇拜文化现象。这是由于原始时期的初民缺乏科学知识,对生殖器交媾可以繁衍后代感到神秘莫测,大惑不解,因而产了生殖崇拜意识。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理性意识的增强,这种文化到了先秦时期流变成一种哲学思想,即阴阳文化精神。进入封建社会后,“生殖崇拜文化离开了对象本体,其精神折射到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中,呈现出新的意识形态。儒家和道家对生殖的崇拜,避却了生殖器官的具象,转化为对生命现象的重视,如儒家对先祖的敬奉和传宗接代的重视,道家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同我国古代许多文学大家一样不是时代的幸运儿。他生于明崇贞十三年(1640),死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他降生之时,正是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风行全国,明王朝即将覆亡之际。过了四个年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清军大举入关,逐步确立了满州贵族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