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瞿晓琳 《兰州学刊》2012,(3):220-222
民生问题,涉及人民幸福安康,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由于深刻而剧烈的社会转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使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使得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合法性危机;与此同时,一些制约因素长期存在,使得民生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城市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国城市民生问题.他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高度强调了城市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社会制度与社会转型层面分析了城市民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因为;提出了解决城市民生问题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尽管由于主现认识、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城市民生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但其成功之处仍为我们当前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民生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考察这一历程,总结这一历程中党改善民生的基本经验,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全面性、深刻性民生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瞿晓琳 《社科纵横》2011,(12):12-14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其改善民生的实践中积极灵活运用统筹兼顾原则,使中国人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解决更为复杂的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仍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晓琳 《理论界》2006,2(4):27-29
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而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础;提出了人民利益至上标准,从而铸就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提出了全面协调的发展理论,从而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路,从而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它是中国无产阶级英勇气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象征,是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艰苦卓绝精神是其表征,百折不挠精神是其底蕴,团结进取精神是其中坚,实事求是是其内核。  相似文献   
7.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初步寻求民族地区发展问题解决之道的集中体现。《论十大关系》蕴含着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路径: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以清除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错误倾向;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等。这些思想主张,对于今天以至将来仍有着重要而长久的指导意义。应当深入发掘这一历史文献的时代价值,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8.
瞿晓琳 《理论界》2013,(6):10-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维护社会稳定和边防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彰显民族地区改革发展民生价值取向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根本道路、理论前提、发展动力、根本途径、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政治、社会等与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