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生豪是莎士比亚戏剧最重要的译者之一,朱生豪译本在中国莎学史、中国翻译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工程。本文以译者生态理论(对译者之所以成为译者、之所以被称为翻译家的动态研究和静态描述相结合的理论)为视角,深入追溯朱生豪的生平,从译者生成论、译者角色论、译者翻译论和译者接受论四方面探讨朱生豪的翻译活动,既研究了其自幼天资聪颖、受过良好教育和兴趣爱好广泛、热爱莎剧、翻译态度严谨认真等个性特点,也探讨了其在事关中华民族文化尊严的特定社会环境(抗日战争时期)下翻译莎剧行为的深刻社会背景。朱生豪的翻译生涯表明,翻译不仅仅是翻译家的个人事业,也不仅仅是译者个人的孤立行动,而是由译者自身、社会及家庭环境、文化氛围以及译文读者、观众接受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唐末诗人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合称为"诗家三李",其诗典故丰富、幻境迭出,素来以奇异和难解闻名于世.以无题诗为代表,李商隐诗歌的新奇性是历代学者们的研究焦点.诗人别具匠心地将自然景物、历史典故及神话传说等各类意象融入个性体验并侧显个人身世.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心智体验观和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入手,探究李诗个人身世写照之新奇性,以凸显文学意象托物认知、移情象征性和李商隐主观化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前人对拟人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莎剧中的拟人分为三类。本文以谢桂霞"辞格翻译方法模型"为参照,对三种拟人表现方式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现有译本(梁实秋和朱生豪,孙大雨和卞之琳),发现早期散文体译者梁实秋和朱生豪注重译文的"介绍"功能,化繁为简,舍弃了原作语言的意趣;后期诗体译者孙大雨和卞之琳则主张保留莎剧原文的意趣,并竭力保留原文的拟人修辞。四位译者各有千秋,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并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诗歌的主题."眼睛"作为人体器官,属于人体词的基本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表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体词是"眼睛".分析"眼睛"意象所涉及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传达诗人的丰富情感,为诗歌意象和修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在世上仅度过短暂的四十四个春秋就飘然而逝,然而他的名字并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被人遗忘,相反,五十年代后他的声誉日益高涨。他被公誉为美国最后一代迷惘青年的主要代表,十九世纪浪漫派斯文传统过渡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人生隐喻1的辞格表征十分丰富。莎剧通过使用明喻、暗喻等修辞格,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思想性及艺术性,还能在认知层面将更多的人生隐喻纳入隐喻系统,从而使莎剧中的人生隐喻系统处于持续开放和动态发展的进程中。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与传统修辞学研究相结合,将有助于全面认识莎剧语言中的修辞现象,深入挖掘修辞格的使用规律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11部莎剧中"人生"隐喻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构成规约化程度从高至低的连续体。莎剧对"人生"在精神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显著拓展,而对位移类隐喻的创新较少。莎剧通过扩展、细化、质疑、混合、泛化等方式在常规隐喻的基础上创造新奇隐喻,并在语言层面利用明喻、暗喻等显性修辞手段体现概念隐喻的作用。发掘莎剧中隐喻的创新方式,对深入认识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探寻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借植物表达较为抽象、不易言表的情感;《诗经·国风》中也包含大量植物隐喻,借以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莎翁十四行诗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隐喻归为三个大类,即“爱情花”隐喻、“野草”隐喻和独有植物隐喻,分析中西方植物隐喻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虽然两部作品选择不同植物对同一目标域进行映射,但不同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蕴含,形成隐喻连贯,由于人类身体体验,即认识事物的顺序与体认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读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彼此诗歌的蕴意。  相似文献   
9.
对11部莎剧中"人生"隐喻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构成规约化程度从高至低的连续体。莎剧对"人生"在精神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显著拓展,而对位移类隐喻的创新较少。莎剧通过扩展、细化、质疑、混合、泛化等方式在常规隐喻的基础上创造新奇隐喻,并在语言层面利用明喻、暗喻等显性修辞手段体现概念隐喻的作用。发掘莎剧中隐喻的创新方式,对深入认识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探寻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修辞既是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认知思维加工的结果.以认知为视角,系统归纳分析《哈姆雷特》的修辞运用.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大量运用隐喻、双关、排比等修辞,并通过这种“银盘”般的修辞和“金桔”般的用语营造出一种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氛围.识解这些修辞不仅能深入了解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对于探寻莎翁在修辞建构中的认知思维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