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牟森、孟京辉、林兆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剧坛,在20世纪以来世界性拒斥剧本潮流的影响下,率先消解了剧本的中心地位,同时确立了导演中心体制.孟京辉的拼贴模式、牟森的"变演为做"、林兆华的经典重构、张广天的"材料戏剧"等,共同突出了导演意志在话剧作品中的重要价值.导演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自然是可喜的现象,然而,对"说什么"的轻视与对"怎么说"的强调,却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先锋话剧精神品质的暧昧与模糊.由此,"形式大干内容"成为先锋话剧的新病灶.  相似文献   
2.
台湾诗人席慕蓉诗作的主题集中于对精神的故乡、完满的爱情及有限的永恒的追问等三个方面。因着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激,席慕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充满温情与感恩的诗境。其诗内核是悲剧性的,因为诗人懂得生命的残缺,了解人力的有限。但是,诗人并不为此悲观,相反,她追求着残缺中的完满,并以爱情为假托,唤起读者温柔、绵软、纤细的感情,坚定读者对人类永恒价值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散文思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4,(5):109-112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冲击下,小说、诗歌与戏剧的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人们眼中,只有散文相对沉寂。事实上,散文内部也经历了“形散神不散”、真实与虚构、“新潮散文”、“大散文”与“文体净化”、“文化散文”、“杨朔模式”与“重写文学史”、“学者散文”等一系列探讨及论争。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永远不会得出结论。但是,在探讨中,散文的文体特色、创作空间等都在进一步明晰,一向比较缺席的散文理论也得到了建设。在对资料的梳理与综述中,我们发现,散文创作及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它亟需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历史剧创作出现了非历史化的艺术取向:或将复杂人性作为关注历史人物的切入视角,或以新历史主义态度重构、戏说历史。这种取向为剧作家借助历史评议现实提供了更大自由,但也因过分的主观与随意消解了历史剧本应具有的内在严肃性。  相似文献   
5.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5,(4):115-118
因为在男性中心的世界中的理智与清醒,“女性散文”流露出鲜明的性别自觉意识。但是,随着那些较早从事写作的女作家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变化,女作家们渐渐认同了社会为自己规定的女性角色,并对超越性别的说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了超性别写作。这既表现出“女性散文”渐趋成熟的性别温和主义态度,又遮蔽了女性写作长于情绪的表达、直觉的领悟等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6.
<金锁记>借助转述、省略、概要、停顿等叙述技巧,增加了叙事时间之外的故事,从而在篇幅与故事容量之间取得了平衡.三言两语的转述交代了主人公的背景材料;省略与概要将故事所占的叙事时间减少到最小程度;停顿在<金锁记>中表现为心理停顿,虽然叙事时间无限大、实际故事停顿,但心理停顿给予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无限扩大了故事本身的寓意与韵味、接受者解读文本时往往关注占据文本篇幅较长的事件,而这些叙事技巧所蕴涵的叙事时间之外的故事对解读<金锁记>也别具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如同季节的流逝,十五六岁时正是人生的花季。一个人,不论他(她)生在何晚走过何路,最终何如,对自己的花季总有特殊的\刻骨的留恋与怀想。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对这样一段花季时光的追忆。影片以画外音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及画面上‘哦”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文革’石期一类孩子的一段成长经历。之所以说是“一类”,是因为当时也不乏规矩勤勉的孩子,而影片中表现的只是相对落后的小群体。通常来讲,“文革”是整个社会文明遭到空前浩劫的时代,是老革命家被冤屈迫害,青少年被贻误毒害的年代。这个时代成…  相似文献   
8.
北京剧作家过士行剧作的独特风格来自于怪诞色彩、荒诞取向和机智手法。通过对其剧作这三种资源的分析 ,我们看到 :怪诞是过士行剧作的艺术手段 ,他有意无意承继了皮兰德娄怪诞剧的戏剧理念 ;荒诞是其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悖论的感受与体认 ,这仅仅使他在悖论的两端游移 ,并没有产生荒诞派戏剧的绝望 ;机智是过士行为表达意义而采取的喜剧手法 ,是其对自己剧作进行“润滑”以留住观众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散文创作领域,汪曾祺和贾平凹的散文呈现出相近的皈依传统的古典倾向,恢复了散文表现个人趣味的美学品格."雅趣"是他们个人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二人散文皆有尚雅的倾向.对汪曾祺而言,"雅趣"是先天的文化资源,而就贾平凹来说,"雅趣"则是其向文人共通情怀自觉靠拢的努力.因此,贾平凹的尚雅倾向更为直接与显明.而由于几十年来,雅化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传统的"断裂",汪曾祺与贾平凹散文的"雅趣"更多体现为对古典文人精神的接续,而非生活实践上的承继.  相似文献   
10.
当代随笔是学人、作家进行社会干预、文化批评时的思想表达,也是他们品味人生趣味、雅俗境界时的随心絮语.为清晰地呈现其文体演变与艺术流变,本文从现代"随笔"概念的界定与区分入手,进行了寻找源头、梳理脉络的尝试,着重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文体从普及常识到析理审智的艺术流变,并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随笔与现代随笔之间的异同.指出对公共性话题的关注、对当下现实的审度与评点是20世纪90年代随笔的新质,而文体泛化、史料叠加、篇幅冗长等,则已成为当代随笔的流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