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学界长期囿于理论的单一接受阐释,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吸收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到真正的本土化阐释形态。文章提出以文学语言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语言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由此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此种阐释法,应该就是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实现本土化阐释的真正方法形态。  相似文献   
2.
3.
编者按:癸巳岁末,美国学者约瑟夫·马格利斯教授与中国学者谷鹏飞副教授就当代西方文化与美学界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马格利斯以后达尔文主义关于自然进化的理论为起点,提出了建构一种具有"文化形上学"维度的"人文科学哲学"。这一哲学形态以"人的本质"问题为中心,比照生物进化及生物种属特性,厘定"人的本质"为先天生物属性与后天文化属性引导性的具有"意向性"特征的"混杂"建构。谷鹏飞回应了马格利斯的基本主张,并分析了将后达尔文主义观念运用于人文科学哲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度,提出了"人的本质"之"意向性"与"混杂"建构属性:既然所揭示的是人类文化的深层生成结构,那么它就应该可以用作全球文化与美学通约的基础设想。二人讨论的结论是,对人类一切文化与艺术形态的相关承继、革新与阐释,都只有基于"人的本质"之"混杂"属性,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切近事实真相,获得理论的效力。本讨论的意义在于:既可以为当今人文科学哲学领域流行的各种科学主义、本质主义、还原主义,亦即那些力图使人文科学走向"规范化"的自然科学式社会文化思潮去魅,使人文科学研究重回其应有的领地,又可以警醒当今各式各样的文化霸权主义,凸显民族文化形态的合法性、平等性与可对话性,为全球多元文化的对话交流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平台,也为各种新型的美学形态提供一种基本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随着主流意识形态文艺制度的松绑而发生了重要的身份转向。这种“转向”一方面表现为作家写作心态的重要变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文学风格的根本变化,同时还表现为文学启蒙主义现代性使命的重新回归。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的这种复杂现代性身份转型,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现代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想象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视野内,鲁迅启蒙主义小说呈现出"救他"与"救己"的双重意蕴.这种意蕴根源于中国思想启蒙的独特困境.<狂人日记>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标示了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6.
服饰作为一种审美风尚,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民族国家、社会族群、文化群体进行身份认同的基本方式。然而,现代社会的差异政治与混杂文化剪断了前现代社会以"观念——政治——文化——身体——身份"为线索的对位式身份认同逻辑,而衍变出更为复杂的身份认同模式:从共和国建立至今,教化实用主义的服饰审美风尚、个性化的服饰审美风尚、世俗化的服饰审美风尚、多样化的服饰审美风尚渐次成为主流的审美风尚,并先后承担了规训的理性主体身份认同、启蒙的理性主体身份认同、感性化的主体身份认同与多元化的主体身份认同功能。古代服饰审美文化所承担的直接身份认同/区隔功能,遂在现代性条件下演变为多元认同主体的合力建构与秘密争夺。  相似文献   
7.
数字艺术正建构着人们的生存,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美学问题.审美距离的变化、身体的数字演绎以及数字艺术的符号化构成了审美主体性的问题视域;"真实"、"遥在"、"丑"重构着美感的生成;数字艺术产业在铸就辉煌的同时也生发了新的美学问题.数字艺术在建构美学理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解构,对这一悖论的揭示和探究,对于美学理论的营建及人们的当代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陕北秧歌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在演出场面、表演队形、表演风格、采用音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传统陕北民间秧歌的现代转型使其同时为民间文化事象和民众活动方式而存在。转型后的现代陕北秧歌在对民众的审美教育和精神团结、行为范导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将陕北秧歌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开发出来,将十分有利于现代和谐这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美与艺术在现实中已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它不仅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而存在,而且作为生产力本身而存在。美与科学技术的联姻不仅有助于推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要认清这一点,先须理解“生产力”概念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谷鹏飞 《唐都学刊》2005,21(5):69-72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形成除了有其哲学思想自身的原因外,更有其对西方“艺术”思想史自身缺陷反省的原因。其中,尼采对西方传统艺术思想的批判是引发海德格尔艺术之思的一个重要环节。认清这一点,是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诗性”气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