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旨在通过对表面客观冷静话语下蕴涵的深层情感判断的揭示、表面原生态生活下独具现代意味的生存生命真实的展现来说明新写实零度审视的当下优势与独特的审美意蕴.这样的零度写作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文学的价值意义与审美功能;一方面顺应了中国读者的接受心理,另一方面又实现了传统写实主义的现代转换,新写实对其完美把握以自身独特风貌实现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艺术作为美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自我救赎与反叛启蒙现代性弊病的重任。现代艺术的发展存在于分裂的现代性视野中,展示了两种现代性之间相互对立却又交错影响的复杂场景。自律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自律地位,承载了祛魅后世俗人生的救赎渴望,是反抗启蒙现代性的第一个产物,但它却与生活发生了抵牾。先锋艺术不满自律艺术对现实的妥协,以美学上的极端主义和实验精神继续着革命性审美反叛,却无法逃脱体制的收编。媚俗艺术在置换了艺术的精神价值后,以虚假的幻想满足和享乐主义本质,开启了文化消费的时代。从自律到先锋再到媚俗,艺术的现代发展逻辑凸显出艺术与生活、体制、精神、消费之间的悖谬关系。在当前喧嚣的文化语境下,人们必须学会正视艺术体制的两面性,透过生活聆听真正的艺术之声,最终肯定艺术的超越、批判与精神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姚风的诗歌有着清晰可感的重量。从其已经出版的《绝句》《枯枝上的敌人》《大海上的柠檬》等诗集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转折的结构,传递出巨大的张力;其语言简明和准确的特征凸显文明、人类、世界等材料之"重",显示了举重若轻的创作能力。他的诗歌因深重的爱与责任意识,在当代诗歌作品中表现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裁一直处在变与不变、定与不定的两极之间,这构成了体裁发展无法逾越的张力,并制约着体裁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和变化.本文旨在从历史文化角度深入挖掘体裁变迁过程中的稳定因素和变动因素,使读者对体裁现象有清醒的认识,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多种"新"体裁保持自己正确的判断,并处理好定与不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蕴含着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并展现出近现代转型时期新旧交替、中西交织的文化特质。江南特有的崇文重教与家族文化氛围让作者关注了一批特殊的社会群体——知识分子的生活境况,构建出在新旧两种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夹击下令人啼笑皆非的"新儒林"景象;江南文化具有的兼收并蓄及开放性特征使其能够广泛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然而在对外在文化的盲目崇拜与缺乏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洋泾浜"现象;江南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最早的发源地,也较早被列强打开门户开放商埠,其商业化与都市化进程带有鲜明的殖民化特征,以独特的方式进行着独特的现代化进程。转型时期的江南文化不仅奠定了《围城》整部作品的背景底蕴与环境氛围,更积淀在人物的心灵深处,成为其悲剧人生的客观因素,直接构筑了他们的"精神围城"。  相似文献   
6.
审美主义当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理论界的热点话题。审美性和主体感性之间的同源与本质性联系是在现代语境中产生的,因而和现代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其极端发展呈现出了弊端,审美主义的出现反映了现代性的自反和反思的内在能力,它的感性纬度被用于对抗理性的控制,然而感性过分扩张,往往也存在危机。通过分析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之间多重矛盾复杂的关系对审美主义进行现代定位,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后现代发展逻辑,后现代社会呈现了许多审美扩张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见,必须集合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才能最终完成现代性事业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审美精神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20世纪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尼采以审美的方式力图解决人类在上帝死后的价值虚空问题,从价值观角度确立审美的现代核心位置,肯定了个体此岸高涨的生命热情。马尔库塞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赋予审美以革命力量与政治意义,反叛理性化规训社会,表达其对于理想社会的乌托邦憧憬。海德格尔则从艺术的本源出发,对整个世界存在的真理进行了追问,超越了主体性的限制,使审美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三个理论家分别从个体、社会与存在本体角度出发,在各自思想视域里探析了现代审美的独特功用,赋予了审美独特的现代价值与人学关怀,勾勒出一条审美哲思变迁的明晰线索。  相似文献   
8.
顾梅珑 《北方论丛》2010,(5):117-121
建立在反抗工具理性基础上的现代审美思潮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病,在置换传统二元对立模式之后,它以极端的感性对抗极端的理性,将启蒙时代确立的个人主体性推向了顶峰,并且在多元、扩张和庸俗化进程中走向了价值的虚无.面对审美的危机,现代哲人提出的反本质论、主体间性、新理性精神等现代理念为重建审美提供了可能.审美可能是自我拯救的天堂,也可以让人更为迅速的坠入地狱,超越审美主义的困境将引领人类攀登新的生存高峰.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文学主流思潮之一,浪漫主义以其复杂矛盾的面目引发了学术界的种种思考,以至于界定它都成为了一个难题。浪漫主义的出现不是历史的偶然,它实则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审美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此为契机,详细分析了浪漫主义中的“返魅”、“诗化”、“激情”等诸多现象,确立了浪漫主体的决定性地位,论证了浪漫主义和审美现代性的亲缘性关系。从浪漫主义到审美主义,显示了审美“人学”思想的演进趋向与本体论转折。  相似文献   
10.
误读是中西文学阅读中亘古就有的现象 ,不过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当 代。误读产生有着一定的时代、民族、个人因素。误读产生在创新的基础上 ,并且开拓了审美领域 ,挖掘出了新意。不过误读存在着正误与反误 ,而且过于强调误读的超越往往会忽视继承。面对误读 ,要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总原则 ,并全面对待不同个性化的阅读 ,树立正确的误读观 ,使社会主义文学阅读园地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