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乔治·巴塔耶是拥有多副学术面孔的法国思想家,学界对于其究竞属于何种流派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巴塔耶的思想具有“现代”和“后现代”的双面性,其多重身份及其所思所想是由西方现代性批判的大风向和法国激进理性批判的具体语境共同铸就的。但是,虽然巴塔耶是解构现代性和颠覆现代性的先行者,在现代性批判的道路上做出了尝试,却也面临着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从评点家对《水浒》叙事意图的争论入手,论述了评点家自身的伦理道德指向以及小说暗含的伦理道德之"善"向艺术之"美"转化的条件和途径,重点分析了金圣叹的"忠恕"、"格物"观念的新内涵。同时,也试图分析评点中蕴含的感悟式、直觉式、心理性的美学因子。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象学最核心的观念之一是“意向“。用现象学来分析意识,要将意识客体是否为真的判断搁置不论,转而重视主体的意向性活动。将此运用于文学批评,提出了“填空“、“对话“、“召唤“诸学说。在中国,早就有关于“味“的学说,从陆机将“味“引入文论,到刘勰的“余味“、钟嵘的“滋味“、司空图的“韵味“,甚至后来的意境理论,都与现代现象学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两种理论均看到了想象的作用,以及文本“隐“的效果。但仔细比较研究,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欲望"是乔治·巴塔耶最重要的文论术语和创作母题之一.首先,巴塔耶将色情视为神圣欲望.认为色情具有一种否定性的、突破性的力量;其次,欲望是"理性的他者"和"被诅咒的部分";最后,巴塔耶受到了色情作家萨德、超现实主义流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直觉主义等的共同影响.本论文认为,"欲望论"的提出是基于时理性和理性主体的批判,直接指向对自主权的吁求.但是,这一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尝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尚需辨析.  相似文献   
5.
巴塔耶处于由黑格尔开创的现代性反思的思想谱系当中。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启发了他,尼采是其思想的直接来源,福柯是他的后继者。巴塔耶对理性和理性主体进行了持久的批判,揭露了现代理性不过是一种变相的、经过伪装的权力意志,而“理性的他者”却被一个可计算和可操纵的世俗世界所排斥。巴塔耶将色情、性、邪恶、死亡、排泄、耗费等异质因素视为理性的他者,以此来反抗同质世界,试图建立异质世界和神圣世界。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持续升温的古镇旅游中的景观打造为例,试图透过景观的符号化和景观话语的建构分析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力机制、表象及其意义,并最终指明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何以可能.古镇的景观打造呈现出借名、挪用、植入等形式特征,可被视为"发明的传统",隐藏着政府权力机构和文化传播公司、文化精英和大众等多重关系的合力,已然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条.景观话语的建构是大众传媒编码和旅游者解码的过程,身临其境的旅游者最终完成了对景观符号的自我想象.而景观所诱发的时间和空间想象等地理学问题已逐渐成为"笑学理论紧抓的一个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7.
“感物”一方面注重自然景物,将景物视为作家创作的源泉与诱因;另一方面,又重视主体情感与客体景物的融会,讲究心物交应、物我同一。从“感”的原始义出发,萌生了传统的“天人感应”之说。进人中国古代音乐领域后,以心物感应为基础触发了艺术创作与审美思想;“物”有几种不同含义,体现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钟嵘、王夫之、叶燮等人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感物”揭示出的是中国古代以心物感应为基础的主客关系认识,显示出心物之间“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交融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