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国韬 《西域研究》2012,(1):101-109,144
《老胡文康乐》源出于粟特九姓之一的康国,由九姓胡人通过西域东传中土,其传人的时间在东晋初期以前。东传以后至少以四种形态演出过,一种是原生态的胡歌胡舞,一种是丧家乐、假面戏性质的《文康乐》,一种是作为《上云乐》组成部分的《老胡文康辞》及相关歌舞伎,还有一种是经百济人改编过并用于嘉会的《文康礼曲》。由于该乐历时悠久、流传地域广泛、表演形态众多,所以颇为典型,对于中古诗歌、乐舞、戏剧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于陈尚君先生考证之基础上,进一步考证大历十才子称号、姓名之具体情况,特别是分析了<旧唐书>、"卢纶诗题"、<新唐书>、<嘉祐杂志>等文献史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认为:大历十才子这一集体性称号最早出自<旧唐书>记载,<新唐书>则在<旧唐书>及"卢纶诗题"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十才子之具体姓名;<嘉祐杂志>的出现虽早于<新唐书>,其关于十才子的记载在可靠性上反而不及<新唐书>.  相似文献   
3.
上古以盲人掌乐之情况十分普遍,故流传神瞽为乐祖之说.乐官瞽人有掌乐器、乐舞、箴谏等功能,并因此对后世戏剧、乐舞产生很大影响.瞽人还是<成相篇>之始作俑者,该文以秦汉间之字书等材料作为新证据,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说唱艺术起源于先秦之看法.  相似文献   
4.
上党古赛写卷中的“前行赞词”多达118篇,对这批讲唱文本展开探讨,可得出以下新观点:第一,前行赞词与宋代参军色致语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在文体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它们属“同源异流”关系,所以上述差异不会影响过往“前行色渊源于参军色”的判断。第二,古赛仪式中的前行赞词不但赞导、配合、参与戏剧演出,而且对上党队戏剧本的文体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为解释“斫拨即杂剧”的说法以及“讲唱文本借用为戏剧剧本”的现象提供了依据。第三,前行赞词《讲监斋》是配合仪式戏剧“调监斋”演出的,从赞词内容及表演形态可以判断,这种戏剧带有佛教密宗艺术的成分,而非学界和民间普遍认为的傩仪傩戏;此外,《讲监斋》对于重新认识元杂剧的某些表演形态也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论中古假面戏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是我国假面(头)戏流行的时代,本文对这些戏剧(弄)进行了汇集,以"假面戏群"这一新的概念对之作出概括,对假面戏群的共同特点作了分析归纳,认为:第一,这一群体与中古的参军戏、傀儡戏、傩戏、百戏、歌舞戏之间存在着若干联系;第二,这一戏剧(弄)群体多数带有悲剧的性质;第三,此群体中的大多数与西域艺术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清商乐三题     
自清儒以来学界多认为“侧调”亦即“瑟调”,但这种说法和传世多种史料的记载相矛盾,通过辨析可知,“侧调即瑟调”一说是难以成立的.另外,清商乐的表演者一向被认为是“女乐”,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并不完整;因据史载,相和曲以及清商新声都有男性演唱的例子.再则,曾有学者认为“作《女儿子》”是戏剧“妆旦”演出中的一种,这也与事实不符,实际上只是“演奏《女儿子》这首清商曲”的意思.以上三个问题的辨明,对于中古诗歌史、音乐史、戏剧史研究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引戏色是宋杂剧五大脚色之一,它源出于宫廷教坊乐官"参军色",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参军色更早的渊源是什么,则极少有人论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参军色指挥乐舞时所持的道具"竹竿子"入手进行研究。因为竹竿子这一道具与更古老的旌旗、晕干等存在源流关系,由此也找到了它与古代礼乐之官太常的联系,因为太常的命名就是根据古代旗帜"太常"而来的。太常官在唐代又衍生出"司功参军"一职,负责地方上各类的礼乐活动,遂成为参军色的渊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明代隆庆元年,梁辰鱼客居金陵,与莫是龙等结诗社于南京鹫峰禅寺.文章比较详细地考证了此次结社的一些具体问题,从而提供了晚明诗人结社的一个重要事例.文章还通过梁辰鱼在诗社中的活动,进而探讨了这位剧作家的生平与创作,这对于重新研究昆剧开山之作<浣纱记>当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勾栏新考     
黎国韬 《学术研究》2012,(12):139-148
从语源的角度讲,勾栏的"栏"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西南民族的居所干栏,宋元时期作为剧场的"勾栏"一词指称的是一种整体性建筑,与作为建筑一部分构件的栏杆在意义上没有太大关系。勾栏剧场在建造形制的多个方面明显受到西南民族干栏式建筑的影响,干栏式建筑中流行的一些民俗对勾栏文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干栏与勾栏关系的存在,为中国戏曲形成受外族文化特别是西南文化的影响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佐证。干栏式建筑颇适用于宋元都市流动性质的商业演出,有助于说明勾栏剧场对于戏剧表演和传播所起的作用,弄清勾栏与露台、勾栏与瓦舍的关系,也有助于补充和修正古代剧场发展史上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元代的"十六天魔舞"进行研究,认为此舞渊源于藏传密教的金刚舞,所表现的内容与莲花生大师收伏魔女并使之成为护法有关.创编这种乐舞的是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上师,初期原在河西流传,后来随着黑帽系的得宠而于元末和其他密法一起进入宫廷.它在汉地的流传过程中不止一次被改造,并逐步减少了宗教因素.元亡以后,此舞仍不时出现在汉族戏曲表演之中,反映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